今天在最钟山微信公众号翻阅一下昨天“六一”儿童节各地精彩纷呈的节日内容,城里乡下,载歌载舞,武术表演,猜谜抛球贴鼻子钓鱼玩水枪等游园动,不管城里孩子,还是乡下孩子,不管父母在身边的,还是留守儿童,都以多种多样活动助兴,“陈老师,我想看看今天武术表演的相片”昨天一回到家,儿子迫不及待给他老师发了一个信息,今天又看到他们的节目上了电视,更加喜欢不得了。
为了让学生能过上一个开心快乐的儿童节,我们学校虽然已是初中,但为孩子们也准备了台精彩的大合唱节目,《打靶归来》《明天会更好》……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被孩子们演绎得活灵活现;七八年级不少班主任还给孩子们带来了西瓜、糖果、冰棒等,看着他们从班主任家喜滋滋拿着西瓜出来,围城一堆边啃边聊,不时伸出舌头舔了嘴边的汁水,美死了!
我的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六一节活动是看电影。每年反反复复放《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等,有一次我们从村小走到两公里外的电影院,前面的位置已经座无虚席,只能在后面加座中看了,当时也不管那么多了,一看就是一个多钟,有时尿急了,也强忍着,等到中间换片时在飞跑到厕所。那个年代缺吃少穿,有两场免费电影看,觉得挺过瘾了。如果家里人额外给个五分一角钱,能买两根冰棒或一个铜瓢糍粑,更是天大的恩赐。
不得不提的一件事,那就是我三年级时被评为“红花少年”,比第一次戴上红领巾还要高兴。当年,评上少先队员似乎比考个80分还难,一个班就那么几个名额,老师应该是挑选女婿那般看来看去的吧,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我记得我是班上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看着旁边一双双艳羡的眼睛,喔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底深处一个声音问道“你的学习成绩配得上它吗?”特别是当老师郑重其事的介绍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染红得来的时候,心里更加珍惜,每天上学小心翼翼像当初六一节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佩戴那样戴上,晚上回到家就轻轻摘下来折好放到书包最底下。
也不知因为什么,戴上红领巾一不留神,我又评上“红花少年”,名额更加少,时隔三十多年以后依然记得当时整个公社的红花少年胸佩红花,排着整齐队伍,浩浩荡荡走到集市上,当时穿着绿色军装的我特别神气,走了一圈回来后开大会,有领导给我们颁发巴掌大的奖状,捧着它,如同捧着一颗活蹦乱跳的心,既紧张兮兮又激动万分。从来没有拿过荣誉证书回家的我把它交到爸爸手中时,他也很高兴,亲自熬米糊刷好然后工工整整地贴在堂屋左边的显目位置——老式住房墙柜居中,两旁边是家里重要东西(锦旗、领袖语录、相片等)放置的。
看着日新月异的儿童节,除了羡慕嫉妒外,我为当今社会孩子们高兴,他们庆幸遇上这么好的时代,也多多少少有点遗憾自己的生不逢时,因此除了记忆还是记忆,挖掘出来无非是想让我们的后代了解一下过去,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