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劳动节末,自武汉乘车回上海。座位为三人座,我独靠窗而坐,旁边坐一对母子,小男孩颇为好动,上蹿下跳,惹得他母亲发怒,而后从书包找出一张纸让小男孩念之 ,只见其上零散打印着一些论语的名句,开头便是如上的学而第一句。
只是那孩子读了两遍,便让我颇为诧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他的发音居然是shuo?引得我都有些不自信了,心里还暗自纳闷难道是我多年读的书是假书?又或者如同最近很火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这句一样。为此,我特意上了百度,重新查阅后,确认自己的认知没有出错后,才委婉地提示了那个母亲。
这句话让我回忆起大学的某些夜晚,星星很多,我带着耳机在操场散步,看着星星,脑子里就在思考这句话的意义。虽然我与许多人交流过,但似乎每个人给我的回答就是考虑这些有什么用呢?我想对于这些困惑不能仅从有用还是无用的角度去看待。在生命这场修行之中,真诚的对待自己,发出疑问,提出困惑,寻求答案。
因为人的一生都是不确定的,生命乍起乍落,在不确定的人生中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宝贵的财富才是最重要的,以上仅限于我对于自己生命的当前的看法。诸位切记,无论做出何种选择,每个人都可以过完自己的一生,都可以给自己的一生赋予意义。生命没有唯一价值,假若有那么唯一价值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操场上的我在想什么呢?我在想:“为什么读书这么痛苦的事,孔子还说回得到快乐。为什么我的朋友来了,我不一定会高兴呢?”
可是,当我在学完某一门课的时候,我以为我是懂了的,可过了几个月后重新翻起书时,我确实又学会了不少东西,这种主动的学习确实会有一种极大地收获感与幸福感。所以对于学习这件事,或许可以从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件事去看待。当你被动学习时,很自然陷入一种诺大的痛苦之中,其实也是学不进东西的,只是徒劳无功罢了。当你主动去学习,自己渴望学习,渴望获取新的知识的时候,它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这种感觉大概上来说可能比玩游戏更加亢奋(因为我对于游戏不是非常感兴趣)。所以说,对于孩子或者任何人的教育,首先的第一步并非传授他知识,而是引起他对于某些东西的兴趣,对于世界的兴趣,对于真理的兴趣等等,从而使他自己进入一种自发的状态。
有点晚了,后续以后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