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桌上的"三八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教室里弥漫着粉笔灰的味道。我百无聊赖地转着笔,余光瞥见小林又在偷偷往我这边挪动。她的课本已经越过课桌中线,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二的位置。
"喂,你又过线了!"我用胳膊肘轻轻撞了她一下。她吐了吐舌头,把课本往回挪了一点点,但很快又故态复萌。这样的拉锯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直到那个下午。
那天,我实在忍无可忍,从笔袋里掏出一支蓝色圆珠笔,在课桌中间重重地画下一条线。"从今天起,这就是'三八线',谁过线谁就是小狗!"我气势汹汹地宣布。小林愣了一下,随即不甘示弱地掏出红色记号笔,在那条线上又描了一遍:"好啊,谁怕谁!"
从此,这张课桌就成了我们的战场。我故意把胳膊肘伸过去一点,她就用铅笔戳我的手臂;她写作业时头低得太靠这边,我就用橡皮擦轻轻敲她的脑袋。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谁占了谁的位置而争执,但更多时候是在憋着笑较劲。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我正在奋笔疾书,突然感觉胳膊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低头一看,是小林递过来一张小纸条:"借我橡皮擦用用呗,我的忘带了。"我本想拒绝,但看到她可怜巴巴的眼神,还是把橡皮擦推了过去。没想到她用完还回来时,还附带了一颗水果糖。
渐渐地,这条线不再那么泾渭分明。我们会分享零食,会互相借文具,会在对方打瞌睡时轻轻推醒。那条蓝色的"三八线"慢慢模糊了,但我们的友情却愈发清晰。
直到毕业那天,我们站在那张课桌前,看着已经斑驳的"三八线",相视一笑。小林突然掏出记号笔,在线上画了一个爱心,说:"这条线见证了我们的友谊,就让它永远留在这里吧。"
如今每次想起那段时光,总会不自觉地微笑。那条"三八线"不仅划分了课桌,更见证了我们从陌生到熟悉的点点滴滴。它像一道彩虹,连接着两颗纯真的心,在记忆里永远闪耀。
阳光依旧明媚,教室里依然会有新的"三八线",但属于我们的那段青涩而美好的回忆,永远定格在那个夏天。
后记:多年后重返母校,那张课桌还在原来的位置。我轻轻抚过桌面,那条模糊的"三八线"依稀可见,旁边的小爱心依然清晰。时光飞逝,但青春的记忆永远鲜活,就像那年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