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难一》
1
我厌恶了一阵名人语录式的文字,倒是渐渐宽容起来。写文章最爱引来引去的人,大抵脑袋空空。而阅历稍浅的看客,免不了惊叹作者的博学。引用名言警句本是借此句抒发作者的共鸣之意,然而多了却不免炫学。棕中之肉肥而不腻,某客喜之,专吃棕肉,久而腻之。食棕肉,弃粽米,还粽子乎?我见多了文学评论,拿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自己的看法却少之又少,做了文化上的搬砖工,然自以为博学。写作本来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倘若文章里多的是别人的名言警句,是不值得看的。
2
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是坏的文章的?如同好人与坏人之间不存在界定一般,文章的好坏是存疑的。山珍海味吃多了,再吃小白菜,感觉味道比山珍海味要好的多;饿的久了,吃个白馒头,感觉要比任何东西都美味。书与书之间,重要的是选择与精神上的渴求相适应的东西。有经验的读者会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书,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选择。书是有灵性的东西,如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有与我们相互适应的人才能做我们的朋友。朋友,就是呼应。有呼无应的朋友,如同那些你选择而后悔的书,并非是没有存在的价值,而是有这样的人存在,才让另一部分人弥足珍贵。
3
有目的要比无目的好一点,无目的要比有目的好一大截,我是说好的时候。坏的时候呢,有目的比无目的坏一大截,无目的比有目的好一点。人生无目的,所以精彩;人生要是有目的,什么样的目的才配得上人生呢?梦想,这种敷衍搪塞的东西居然逐渐被失意之人视为指路明灯。梦想云云一个比一个喊得响,然梦想仍是梦想,梦想倘若不能让你的精神得到持续的满足,那么它和毒品又有什么区别呢?
4
你还在说“为了某件事,我坚持了多久”吗?那么你注定不会有所成就。真正的专注是不需要坚持的,因为做这件事的习惯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从来没有人会说我坚持刷牙多少多少年了,但是他每天刷牙。坚持这个词,大概具有硬撑的感觉。强调“我坚持了多久”,总有一点博取人们的同情意思。奇怪的是,对于真正热爱的人来说,有无成就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事了。
5
在长跑的同时有两种痛苦伴随着我,一种是体力消耗的过程中身体出现的疲劳感,另一种是跑步的过程中深深的寂寞和无聊感,前者是肉体上的痛苦而后者是精神上的痛苦。不过这两种痛苦总是在跑完10km或者更长的距离后被另一种令人愉快的感觉代替。跑步是一种不断与自我作斗争的运动,身体只有在用的同时方显现出造物者的伟大。
6
我后来才知道,所谓耐力,不仅是指通过长距离的训练而慢慢形成的体力上的耐久能力,更是一种耐心上的巨大能力。我以前认为马拉松虽然路途遥远(42.193公里),但是我也可以通过慢速的奔跑来完成的。这样的想法在现在看来就和“平时不用听课,只要考试的时候运气好一点就可以了”一样好笑。常人只看到马拉松运动员跑完全程之后的喜悦,却对于每天的练习难以理解。在我看来,马拉松和某些日积月累的训练而习得的技能一样,不仅需要忍耐和耐心,更需要一种热爱的成分在里面。这些东西使了我成为一个更强的人,无论在肉体还是心理。
7
不能理解何谓诗意是其次的,我不能忍受的是有一部分人谈到哲学说唯物主义是好的,唯心主义是坏的,提到性就认为是肮脏的,提到情欲也认为是坏的,提到肉体也想到是肮脏的东西,把欲望理解成十足坏的东西。当然,这样的看法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然而,接受如此的教育在我看来却是泯灭人性的。
8
人要明白些道理,倒不是很困难的事。然而如果把道理看成是装饰的话,便很容易忘记。道理应该是什么呢?是人皮肤上的伤疤。只有痛苦,才能记住,道理是你的恐惧所在。
9
志气和欲望须分开来看,以前是我欲望当成志气过活了。欲望是什么呢?欲望是买豪车,住大房子,有个漂亮的妻子;欲望是你现在没有,而想得到的;欲望是不能被满足的。欲望人人都有,而少有志气。志气不是金钱,不是物欲,不是肉欲,不是声望。那么志气是什么呢?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真正让你痛苦不堪而想改变的东西才是你的志气所在。
10
头脑是一种容器,被一种思想占据,就很难放入另一种思想。增加思想的数量,并不使容器变大,反而会损坏容器。读书如浅水养鱼,养不活的。要使容器变大,唯有认识生活,实实在在地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经验汲取养分。容器很大了,没有思想,说到底还是空的。这时候读书,如活水养鱼。孩童浅水养鱼,成人是有大鱼缸里没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