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如网上所描述,邓文迪很难被东方男性所喜欢:
长相偏离东方传统审美;强势的性格,是“直男癌”的死敌;一般智商和情商的男人,棋不如对手,会被毫无抵抗的碾碎;她很优秀,但不可爱……
这并不妨碍邓文迪成为万千女性竞相推崇的励志榜样,尤其睡上小鲜肉的桥段,几乎让女人们肾上腺爆炸,进而纷纷跪求撩汉秘籍。
我最早的想法是:切!这还需要什么秘籍,一个小鲜肉能跟一个岁数大一倍多的女人好,难道核心不是因为她有钱有势?
而后转念一想,不对,如果钟丽缇来撩我,我肯定受,不是因为她有多少钱,而是因为那种销魂蚀骨的风情!岁数?不是问题啊。当然顺便有钱我也不会视为粪土啊。(画外音:意淫佬去死!)
无论如何,得承认,邓文迪的故事有很多正向的东西:
女人必须独立,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不要成为男人的附庸,“手头拥有更多筹码的女人,永远都不会怕输”。否则男人包了二奶,你独自流泪到天明,第二天一早还得乖乖给他煮早餐;
女人要为自己活着,为什么不能遵从本性?为什么要受世俗观念的束缚?为什么要让爱找小姑娘的土豪们专美?所以,老娘就是要睡嫩货!
很棒的一碗励志鸡汤不是?
不过,作为一个长年鼻炎患者,还是从中嗅出了两种物质的味道——“成功”与“欲望”。
我不知道邓文迪的实际想法和人生经历跟网上说的有多大差别,至少那些鼓吹邓文迪励志故事的文章给我一种感觉:它们其实可以用同一个标题——
穷逼不配拥有美好的爱情!
10万+公众号写作大咖咪蒙老师在《邓文迪的撩汉秘籍,保证你脱单!》中写道:“穷逼先去挣钱。撩什么汉?先脱贫好吗。”
一语道破天机:你必须有钱!没有钱你TM什么也不是!
“我说的有钱,不是说要到邓文迪和李冰冰那种级别,但至少,你得经济独立吧?”这是咪蒙的解释。
“经济独立”是一个极其政治正确的词,不过我越来越迷惑经济独立的标准。按我一贯的概念,能养活自己,确保温饱,就算达到经济独立的基本线。但按咪蒙们文中所透露的信息,这远远不够啊,你买不起昂贵的化妆品“美颜”,你花不起钱健身、瑜伽,你买不起上好的衣品,你还是low逼啊,你还是无法拥有美好的爱情啊!
从中我看到了一套熟悉的逻辑:没有足够的金钱与物质做基础的爱情是不会美好的。所以,广大租了房、吃了饭、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不再有多余开销的穷逼们,你们干嘛还不赶快学习邓文迪,努力挣钱,努力成功?!
我突然为柳永感到庆幸,这个宋代著名的大穷逼,功名失意,仕途落魄,一生穷困潦倒,死的时候还是青楼女子们集资埋的葬,但词写得牛逼,流传千百年而不绝,亦捕获无数女子芳心,简直是词中情圣。如他生活在今天,恐怕会被怒斥:没房没车没钱,还想泡妞?写个破词有个毛线用!然后,死无葬身之地。
我也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最穷逼的那一年,居然有一个姑娘敢捕捞我,一路恋爱到结婚,至今感情稳定,这得要踩到多大一泡狗屎啊!
邓文迪励志故事,表面上鼓励女性要独立自强,或卖萌般传授撩汉技巧,背后却是对成功学的顶礼膜拜。
成功是什么?按当下主流的观念,当然是财富,地位,权势。至少要有钱,很有钱。
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定义,这样的成功标准也没什么问题,我也期待这样的成功,令我诧异的是,邓文迪励志故事赤裸裸宣导的某些极端价值观竟然被大规模人群接受并津津乐道。比如,追求成功,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爱情和婚姻可以作为进阶的筹码;爱情,主要靠颜值、身材、套路和技巧来铺路,真诚?噢,不好意思,你到最后一排坐着等叫号……
按网上的描述,邓文迪的人生经历难道不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在巨大的权力欲(或许还有物欲、肉欲)的驱使下,把“利用”发挥到极致,利用不同的男人和手段,不惜做第三者,勾搭有夫之妇,破人婚姻,毁人家庭,从而获得好的教育机会,获得美国绿卡,获得好的工作机会,获得好的职位,获得权势人物的婚姻,获得巨额的财富……最后,获得肉体美好的小鲜肉。
然后,被励志文章包装成:一个出身贫寒的女人,在强大信念的指引下,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她独立,自强,不断充实自己,永远为自己而活……
我不否认“独立”、“活出自我”是很好的特质,但在这套光鲜外衣之下,分明在蛊惑人们,你的一切欲望都可以实现,但必须成功,至于成功要用到的手段,管它呢。
于是,三观还在发育期或摇摆期的人们、被贫困长久碾压的女性们,会不会得到这样一种启示:噢,只要成功就会获得社会的认可,身体,感情,婚姻……万物均可为我所用,再不堪的手段也会被赦免。
这,算不算是邓文迪励志鸡汤里的“毒”?
我多年的职业生涯遇到过一些类同的人:
一个女孩,工作能力一般,但从小公司辗转到大公司,混得风生水起,身居要职,靠的是媚惑男人的手段。她每天上班干什么呢?一到办公室就拿出镜子化妆,化完妆午饭时间也到了;
一位女强人,经营一家公司,结过几次婚,嫁的人不是某大公司的老板,就是某大集团的高管,都是对其事业有帮助的,每嫁一次,事业就更进一步。
我承认这都是法律框架下个人的自由选择,而这样的故事,我们至多在聊天时作为八卦嘲讽一番,更多的人会默认为一种理所当然。
多年来“成功学”理念深入人心,使其具备了天然的“正当性”,于是只要成功,用什么手段,都可以包装成合理行为。一种对丛林法则的推崇昭然若揭,弱肉强食,胜者不在乎用什么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呵呵,只有loser才讲这种。
那么,成功和欲望,邓文迪无疑是最好的指南。
我的朋友对邓文迪有一段“恶毒”的评价:她把幼年的贫苦生活刻进了灵魂里,以至于她的家财万贯也未曾与高贵谋面,她对梦想的追求甚至不如发廊里阅读《文化苦旅》的失足女……邓文迪的模仿者们永远也了解不了,游艇和红酒并不是高贵,哪怕她手持红酒躺在高级的游艇上,她的灵魂依然丑陋……
我并不想对她本人做过多的评判,在法律框架内人人有选择行为的自由,即便某些行为违背了大众公认的道德观。但她被某些文章包装成励志榜样便会成为一种“毒”,你能从她这碗励志鸡汤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然最好,不过在“成功学”的冲击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