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博物馆的书店里随手翻到一本小画册,是瑞士艺术家 Ursus Wehrli 的摄影作品《整理的艺术》。整本册子只有图,没有任何的文字介绍。
翻看时,我的
第1感觉:挺有意思。
第2感觉:这是一本可以用来抚慰强迫症的图册。
第3感觉:好像……并不是那么简单呀……
在网上找了几幅例图,一起围观一下。
看完图不得不感叹,这整理得多么干净利落啊,实在是太踩我的痛脚了。老桃不善整理,居家总是有些凌乱,欣羡收纳高手的同时总会顺便自我安慰:乱点儿没关系,能找着东西就好,再不要脸地拔高一下,这也算是身处乱境而镇定自若了吧。不过我还是经常奢望某天醒来就突然 get 一套收纳的神技,毕竟「不会」和「会而不用」是两个非常不同的境界好吧。
小册子里的对比图,越翻看越让我感到世界的美、生活的美,正是因为拥有那些参差不齐的错落和凌乱。一件事物经过拆解整理之后,就算所有的元素都还在,但也没有了任何的意义,甚至不具任何的美感。当一束花被分离成花瓣、叶片、花蕊之后,它便不能代表送花人的心意;当星空被整齐排列,仰望时便没有了浪漫的遐想;当沙坑里的孩子坐在一边抱手看着归纳整齐的玩具,他看起来是多么孤单和无趣……
其实吃了这么多年的饭,走过这么多路,谁都能有点常识,很多事物不用那么拆也知道有哪些组成部分,令我们欢愉的从来都是它们整体的呈现。
说到整理,对于物质的东西,我们通常不会有太多的困惑,不管是拆解还是归纳,最多也就是体力活儿和脑力劳动。但是如果涉及无形领域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很多事不是挥点汗,动动脑子就能理清的,是心累。经历多了,会越来越觉得这些东西其实经不起拆解和整理。
相处久了,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你爱我一点,我敬你一点,爱中偶尔有一些抱怨,恨中又自知有几多相欠,无爱无恨无感的,那只能用形同陌路来形容。红尘中奔走的人,泰半的日子都是在人情纠结和矛盾中度过,不是跟他人,就是跟自己。
在一段关系当中,你说一些鸡毛蒜皮事说不清楚吗?都能说得清楚,从自己的角度去掰扯那都是门儿清的。日积月累咬牙切齿时,不数落心里憋,数落了又很伤,忍无可忍之时,是要再忍忍还是无需再忍?怎么看都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在其中。
我总觉得,如果不是已经做好了承担沉没成本的准备,那就还是不要一本正经地去深刻解析什么。人总是自我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把握,本来一场以拉近彼此心灵为目的的谈心会不会荒腔走板,最终演变成自卫反击战?输了怎么办,赢了又怎样?尤其是感情这东西,无法被拆解成零件之后再来排列组合。家庭当中大多的争吵都始于一场「谈心」,而初衷往往是想修理,哦不,整理对方的乱毛。
智慧的老祖宗总说一团和气,为什么是一团?而不说一条条、一粒粒?我望文生义地理解,只有囫囵接受那一团,才可能有和气,如果非要把一团拆开来排列清楚,这个关系也就崩坏得差不多了。
如果你说不跟别人较真,跟自己谈,心里乱,梳理一下,向内心里走走不是很好吗?好呀,可是你确定自己在整理内心的时候不是在进行一场自我情感大戏?市面上有一句话很流行,大概是说「你所看见的世界是你内心的投影」,大概被很多人解读为「如果你看世界不顺眼了,肯定就是你内心的投影仪摆歪了」。于是很多良善的朋友,生活中只要发生一点什么,出点什么状况,就开始扒拉自己的内心,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设备有问题,才会投影出这么一个混乱的世界。其实你就算把自己拆成零件,重新归纳排列在一堆,这个世界也还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对于内在清理这件事,我以内心戏飙到爆的大双子女神……经的经验告诉你,人脑的奇妙就在于它超光速迅捷的联想能力,除非身经百战,除非修炼成精,你绝对跟不上它的流变速度。很多扒拉内心的人都会身不由己排演一出又一出的内心戏,穿越上下五千年文明…… 最后迷失在历史和情绪的漩涡之中,情状往往惨烈,剪不断理还乱大概就是此种。不战斗几番,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狡猾。
有些时候这个世界的确乱乱的,但也真没什么大问题,菜炒成一锅有滋味,星空散漫有看头,人群熙攘有温度,日子鸡飞狗跳的说明有活力…… 看不懂自己的内心戏,是真糊涂,自知之外能囫囵看世界,那是难得糊涂,懂得不拆的美,明白过度整理也是病。人生没有完美,想通了,看开了,接受了,就是完美。
我觉得最妙的就是这一组。「请勿乱扔杂物」被拆解、归纳、整理之后,彻底变成了一堆不知道在表达什么的杂物。唠叨完觉得自己不太环保,艺术家的图册没有一个字,各人看图自感受,老桃为了写文,有乱扔杂物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