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张怡筠博士的一堂课,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很有收获,梳理回顾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如何定义自信?
2.自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
第一个问题:如何定义自信?
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自信的人,能够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1)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独有属性和特质的评价。比如性格、外表、能力等;
(2)自我效能感:这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一种事情的评价,比如兴趣爱好或短板;
(3)自尊:这是对自己整体价值的主观评价。
三者的关系又有相互的关系:自我概念包括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练习提高;自我效能感影响自尊水平,但并不一定自我效能感高,自尊就高。
第二个问题:自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父母教养风格,父母过于严厉会让孩子没有自信,父母过于骄纵会让孩子盲目自信,所以要做一个温暖而支持的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2)父母表扬方式,要采用过程导向的表扬,而不是结果导向,比如说你过程努力,认真等,而不是直接说你赢了,太棒了。
(3)社会比较,孩子在小时候,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今天和前一天的变化,是纵向比较,随着年龄的长大,进入了学校,就会不自觉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在学校孩子也会受到老师的横向比较,从而使得孩子的自尊水平下降了。
(4)同伴关系,孩子都会渴求玩伴,如果遭到排斥或暴力,也会在心里产生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也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
第三个问题:如何帮孩子建立扎实的自信?
(1)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让孩子体验完成事情的成就感,从而带来自信;
(2)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不求多,但求精;不求难,但求突破。让孩子在舒适区边缘游走,稍微增加些难度,感受挑战困难的成就感,不断增强自信,提升也自然得到提升。
(3)表扬特质,而不只是表扬行为。比如孩子今天帮老师扫地了,不仅表扬她帮助了老师,还要表扬这个行为背后的意义,比如表扬她乐于助人,积极主动等。
(4)表扬过程,而不只是结果;批评行为,而不是人格特质。
(5)最重要一点,父母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父母自己动不动唉声叹气,畏惧困难,不断在孩子跟前进行大人之间的社会比较,也就是父母的自我评价也要高,才能给孩子更好更正面的影响。
感恩张博士的课程分享,让概念更具体化,接下来在实际行动中不断修正自己,也要成就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