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李大牛供职于一家药品生产企业,是基层管理人员,企业连续生产的特点对人的需求犹为重要,机器不停人不停,是保证连续生产最关键的要素。
这两天李大牛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每天到岗人数持续下降,生产形势越来越严峻,相比起来,高层倒显得有些平静,每天除了统计各种报表外,并无实质的动作。
会议的频次和往常一样,仿佛和这一切没有关系,李大牛已经习以为常,这样的会议不需要记录更不需要发言,可能好几天都等不到和自己有关的一件事,现在他连吐槽都懒地张口,今天他照例选择了靠后的位置。
突然,关于此次疫情的数据通报引起了他的注意,只听领导说道,目前形势很严峻,待在家里的人数持续上升,每天都有人掉队,好多地方都被特别照顾。听到这些,李大牛的心情愈发沉重,事情远比想象得严重,他想,公司应该有进一步的动作了吧。
领导接着说道,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很快开会的人都没有了,基层要主动作为,积极研究对策,齐心协力保生产!
瞧,领导说得多好,李大牛突然有点想笑,这种情况下领导想到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开会,开会果然是最重要的事,然后成功甩锅给基层,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影响了生产就是你们不作为。这种时候居然还来这一招。
李大牛又想到最近领导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倒逼,也不知谁发明的,真他娘的是个天才,上层制定目标任务,却从不问过程,只问结果,达不到要求便兑现考核,纯纯的流氓行径,于是乎基层为了保住钱袋子,不得不动歪脑筋,不但没找出问题的根源,反而生出其他隐患,但上层看着一堆漂亮的报表数据却很满意。每次领导鼓吹成绩的时候,李大牛都在下面偷笑,领导果真是个傻子,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他怎么就信了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皇帝的新装。
散会后顶头上司康主任又张罗了紧急会议,他比李大牛更着急,因为领导口中所谓的基层就是他,他是那个直接对领导负责的人。
康主任已年过五十五,再熬两年就到退二线的时候,本来是该享清福的时光,谁知这两年制度改革又加上疫情爆发,康主任在老去的路上走得快了很多,稀疏的头发全白,脸上的沟壑越来越深,说话也没了以前的干练,他将领导的话复述一遍后看向大家,顿了半天才费劲挤出几个字,领导让想办法,你们都说怎么办?
李大牛心里嘀咕着,疫情持续多点散发,防控压力巨大,公司必须统筹部署,严格执行各项措施要求,如果只会踢皮球,无疑会增加各项工作的难度,不过他没想到球很快就停在了自己脚下。只听康主任问道,大牛啊,你那情况最严重,如果进一步恶化,你准备咋应对?
其实李大牛早有对策,那是万不得已时的应急方案,不过既然领导问了,他只能和盘托出,大牛清了清嗓子,胸有成竹地说道,康主任,最极端的结果就是封闭运行,全员驻厂,彻底与外界隔绝,自然就切断传播链,降低了感染的风险。不过考虑到驻厂生活的困难,组织机构必须压缩,挑一部分精兵强将,那样才能同时兼顾生产和驻厂生活的压力。
康主任满意地点点头,也再没征询其他人的意见,随即说道,看来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办公室就照大牛的思路拟定一个方案,各家先回去准备,抓紧把人员敲定下来!
李大牛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他开始盘算着下一盘大棋。
二
李大牛很快召开了班子会,当他把消息告诉兄弟们时,大家都显得异常兴奋,斗志高昂,管理层终于有所动作,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基层理应积极配合。李大牛开门见山道,驻厂最大的难度是生活的压力,必须压缩机构以规避风险,首先优化倒班形式,四班改三班,每班只留最低安全人数,老王你管生产,人的事你最清楚,你就负责把咱们的精兵强将挑出来,其次是住的地方,老张你是咱的大管家,哪能安置人员属你最清楚,这个事就你负责吧。最后剩下的就是生活物资,这个我找公司协调,这么大的事总不会又倒逼我们吧。
李大牛安排得简单明了,大家很快分头行动,老王挨个打电话询问员工的意向,没想到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愿意驻厂,他立刻将结果反馈给李大牛,得知情况后他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欣慰,看来大家对这个企业还是有感情的,随即他给老王安排道,既然这样,我们可选择的余地就多了,把技能骨干,听话的,人缘好的挑出来,没过多久一份名单便出现在李大牛的手里。
此时老张也赶来复命,他说,牛哥,全车间的人住下都有地方,只是床是个问题呀!李大牛摆摆手,宽慰道,我们要相信公司的决心,总会有办法的,你先把房间收拾出来吧。
老张走后,李大牛对着名单拟定了一份生活用品需求明细,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办公室负责人的电话。陈主任,您好,驻厂所需物资已经统计好,麻烦您及时跟公司沟通协调,以解燃眉之急啊!与李大牛的着急截然相反,陈主任慢吞吞说道,厂里还在研究方案,有结果第一时间就通知你。李大牛有点诧异,方案不是已经很明朗了么,还有什么可研究的,抓紧执行才是关键,不过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既然陈主任这么说,那就等吧。
过了一个小时,焦急的李大牛又打了电话,可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答复,陈主任甚至有点不耐烦,李大牛心里暗暗骂了句不作为,可是又没别的没办法。转眼到了下班时间,就在李大牛认为方案要泡汤的时候,突然接到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
康主任满面愁容,挨个询问准备情况,得到的结果让他更加惆怅,原来其他人都在等办公室的方案,事情的进展基本停留在原地,李大牛听着就来气,这种时候犹犹豫豫,一旦错过时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此时康主任看向李大牛,李大牛心领神会,将他的做法细说一遍,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么多人封闭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后还是康主任拍了板,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如果轻易能办到那就不叫应急,大家就按李大牛的思路准备吧。
只要方向定了,剩下的都是按部就班的事,只是难为了陈主任,加班到深夜,不过还是赶着最后一刻将方案呈到了公司。
第二日早会如期举行,公司领导充分肯定康主任的应急方案,号召所有基层单位统一执行,并承诺大力支持,不过在公司支持之前,基层还是要自己研判风险,果断出击。这下又轮到康主任头疼了,如何果断出击?300人的衣食住又岂是一句话能解决的,他只能原封不动地转述,基层要研判风险,果断出击。
又是明显的甩锅行为,基层研判意味着不出事都好,一出事就是你研判不到位,责任永远都是你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形式的推卸责任已蔚然成风,虽然李大牛打心底鄙视,但更痛苦的是不得不变得跟他们一样,因为驻厂的事已经超过他的能力范围,不过一场大戏已经开锣,演员已经就位,接下来就看如何演出了。
三
病毒在持续变异,传染性越来越强,短短两天,李大牛手下又有四人被波及,其中两人还是他拟定的驻厂人员,照这个速度下去,如果领导再不做决定,最初的应急方案终将成为泡影,李大牛觉得有必要给领导说明情况,他着急地敲开了康主任的办公室大门。
办公室里弥漫着浓浓的烟味,康主任看上去比前两天又老了一些,看着老领导被折磨成这样,李大牛心里有点难过,没等康主任开口自己便拿起桌子上的烟点了一根,随即说道,不想给您增加压力,但现在已经到抉择的时候,再拖下去别说运行,停工处置的人都没了。康主任无奈地说,我又不是不知道,300人驻厂的风险不亚于病毒的压力,公司没有统一部署,出了事情谁能承担责任,况且还牵扯很多服务单位,光我们一家驻厂意义并不大。不知大领导在等什么?最后一句康主任有点自言自语,那可能也是他的困惑。
李大牛心里明白,康主任考虑的是300人,而他只需要考虑30人,所以领导的压力比他大很多,也算是无奈之举,他只能恶狠狠地骂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知这帮王八蛋唱的什么戏?康主任看着这个焦躁不安的手下,并没有给予对等的回应,只是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一心想着干点事,无数次的挫败后才有了今天的老成持重,圈子里的很多事都像是演戏,就看谁的修为高而已。最后他淡淡地说了句,你也别着急,耐心等吧,很快就会有结果。
翌日早会照旧,内容照旧,唯一不同是康主任被点名批评了。大领导的讲话斗志昂扬,他说,最近形式异常严峻,但面对困难,我们很多同志都选择迎难而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已经开始驻厂保生产,但是有些单位,甚至最早提出驻厂方案的单位至今都没有动作,你们还在观望什么?这个时候正是体现干部担当作为的时刻,希望你们尽快行动起来!
康主任不得不行动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最早提出方案而没有动作的单位是哪个。康主任又一次把手下的人召集起来研究对策,气氛有点沉闷,没人愿意开口,就连李大牛也老实很多,一是因为这种走向无法研判,没人知道病毒从哪个方向钻出来;二是因为生活保障,而这两样都解决不了,会议只能是无果而终。
闷闷不乐的李大牛回到车间,兄弟们听到消息后又一次大失所望,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王最先表达了不满,他说,为了驻厂我买了两条烟,一箱酒,看来用不上了,说着摇了摇头。
老张接着说道,大牛,你知道么,这两天收拾房子的时候很多人都问我,一听要驻厂都蹦得三尺高,对集体生活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李大牛听了不以为然,他说,搁我也愿意,总比关在家里天天看窗外的风景好吧。听李大牛说得如此武断,老张有点得意,他继续道,这你还真说错了,有人就盼着在家看风景,骨干驻厂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了。
这才叫相得益彰,各取所需嘛,要是所有人都争着驻厂我们还没法解决了。李大牛说得轻描淡写,不过心里渐渐有了主意,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契机。
四
李大牛知道,既然被领导点名了,今天必须得有个结果,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果不其然,又在将近下班的时候陈主任的电话如期而至,他说,康主任刚开会定了,赶紧统计一下你们今天驻厂的人数,下班前要报公司。听着陈主任简短的安排,李大牛急忙应承,他心里无比的激动,终于要开始了么。
李大牛兴奋地在楼道里喊着,第一时间把消息散布给手下的人,办公楼里顿时掀起一阵热潮。李大牛赶紧统计出前期拟定的名单里今天到岗的人员,不出意外的话从今天起他们就该驻厂了。正当他准备上报时兄弟车间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李大牛得意地告诉了自己的安排,没想到对方却说,牛哥,陈主任给我说的怎么和你说的不大一样,要不我们再确认一下。李大牛有点蒙,驻厂方案一直不都是这么准备的么?难道还有其他方案不成,他怀着忐忑的心再次拨通了陈主任的电话。
老陈,驻厂是启动应急方案了么?李大牛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没想到陈主任的回答让他心凉了半截。没有启动方案啊,只是统计因疫情影响回不去的,还有你认为需要驻厂的!李大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脑子里一直想着驻厂的事,没有仔细询问便先入为主,这也就怪不得别人。
挂完电话李大牛呆呆地望着手里的名单,忙活半天居然是个乌龙,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件事的原委,到底是不是自己过于热情?光靠热情又能不能驾驭结果?李大牛顺着椅子躺了下去,调整半天也没能找到一个舒适且适合思考的体位,所以依旧没有答案。
领会了精神事情便简单了许多,李大牛随即上报了驻厂人数为零的结果,本以为事情就此了结,可谁知闹剧才刚刚开始。结果报上去没多久就接到陈主任的电话,一副质问的口气,驻厂的人数怎么还是零?你这不是诚心让领导难堪么!李大牛有点不知所措,随即说道,我这不是按照您的要求报的么。
你要领会精神了么!早会都说了我们无动于衷,你觉得报个零能交差么?李大牛反应有点迟钝,他又试探着问了句,那您给指条明路呗?只听陈主任说道,这种情况你要研判了么,我咋指点,不过现在算得上急难险重,这不正是体现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时候么,你好好想想再告诉我结果,陈主任说着就挂掉了电话。
李大牛好像明白了,随即开口骂道,真他娘的会演戏,保生产不是应该先保操作人员么,管理人员驻厂有毛用,他们能操作机器么,李大牛的咒骂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兄弟们的热情,不是常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么,再这么闹腾下去所有的热情就该耗干了。经过短暂的商量,老王和另一名技术人员主动申请驻厂,他们光荣地成了第一批演员。
从此以后,早会上多了一项数据通报,驻厂人员比例,领导对此大加赞赏,这更激发了同志们表演的欲望,李大牛对此嗤之以鼻,没想到很快就得到陈主任特别的鞭策,别的单位都在增加人数,你怎么一直两个人?没办法,李大牛又增加了几人,只报数据,人员照旧回家,一开始的应急预案彻底沦为了一场闹剧。
没过多久,公司承诺支持的物资到位,只是因为最近疫情散发的频次有所减缓,所以数量比之前统计的减半,发放的时候陈主任也让基层自己研判,按需领取,别的单位只是象征性地领了几套,有的甚至没领,李大牛比较实诚,他依旧按照最初的计划领取了30份物资,结果还召来大家的嘲笑。陈主任更是肆意调侃,大牛呀,这些物资最后都是要回收的,多拿多占都是负担,你要考虑清楚啊。李大牛笑着说,我不怕麻烦你怕什么,放心吧,到时候全给你还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异常平静,疫情虽然缓和但依旧存在,不过驻厂的演出还在继续,各种宣传报道扑面而来,领导也在公开场合宣布了此次行动的成果,那些拼命演出的人也收获了应有的掌声,眼看着一切即将完美谢幕,不过平静的生活总是深藏暗涌,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有人知道短暂的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回光返照,他们一定会重新审视这场闹剧。
五
在一个阳光还没刺破黑暗的清晨,一则信息已让这个世界恍如白昼,各种信息开始轮番轰炸,又是一堆排查信息,一堆报表统计,填完后李大牛感觉有点神经衰弱,随即合上了手机。每个人的情况都装在他的脑子里,无须花费太多的力气,只是这样的反复让他有点焦虑。
这次波及的小区是单位家属区,住着公司50%的员工。这个小区前几次在病毒的重重包围中顽强挺了过来,有人也曾调侃过,药厂专门生产疫苗,是病毒的克星,它们心里害怕,只能绕着走。所以这次一定也没事,最后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只是一个意外而已。
第二日又出现类似的情况,李大牛不得不警觉起来,如果这么发展下去,被特殊照顾的概率将大大增加,那对生产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但上峰依旧没有做出决策,还跟上次一样,只是要求增加驻厂管理人员的数量。
李大牛已经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但内心却异常平静,他已经看清了一切,再没必要把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沟通上,更不能奢望从那些入戏的人身上得到理想的答案,那个契机应该到了,这一次他要自己做主。
有了30套生活物资,李大牛底气十足,他拿出那份在桌子底下压了很久的名单,然后平静地告诉老王,形势对我们很不利,先启动预案吧,你抓紧安排。看着李大牛坚定的眼神,老王再没多问,转头就出了办公室。
李大牛安排人驻厂的事很快传遍厂里,兄弟单位的负责人说他故意制造紧张的气氛,康主任说他自作主张,对此李大牛并不反驳,置之一笑,他只说了句,所有的后果我一并承担。
其实李大牛的想法很简单,没有能力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病毒的手下留情,有能力时必须做出改变,提前防范,因为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两天后,家属区被特别照顾,生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又一场大戏拉开帷幕,不过这次少了很多表演的成分,剩下的人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才能度过难关,只是李大牛并未参与演出,这一次他成了那个看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