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要割麦子了,王桂花和张老汉一前一后来到地连畔的各自地头,看看搭镰的时间。可两个人谁也没有言 传 。 地连畔,房连墙,一年前还是好端端的邻居,现在为啥不招嘴了呢?
话得从两头说起。桂花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三年五载的也难得夏忙回家帮助收麦子一次。全家五口人的穿喝吃戴,里里外外,都落到桂花身上,每年夏收,桂花又舍不得花钱请“麦客”,几亩地全靠她一人收割,年年落在人家后边。张老汉家人丁兴旺,祖孙三代,少说也有一班人马。每年收割,张老汉全家倾巢出动,十亩麦地用不了一天就收拾干净了。还年年帮助桂花收割些。不招嘴的的原因发生在去年夏收时,天气预报说傍晚有雷阵雨,张老汉的老二怕麦子淋雨,开着四轮车运麦捆。由于地头路窄,一只轮子压了桂花的麦子。老二急忙从车上抽下三捆麦子,放在桂花地头作为赔偿。恰巧这时,桂花也急匆匆的跑到地里准备收麦子,还没有站稳地头,就看见麦子被压了,气的开口大嚷:“压别人的麦子不害心疼!”老二直赔不是,可桂花理也不理,哭着回家。说张家欺负她。打这以后,两家便疏远了。张老汉回家后,想到桂花今天不招式他,还是去年的气。一袋烟还没有抽完,就把全家的镰刀都找来,边磨镰刀边想,桂花人手少,既要招呼老人碎娃,又要忙收忙种,够难了。对,疙瘩宜解不宜结,咱一定要帮扶她。磨好镰,喝罢汤,张老汉一声令下,全家出动,连夜向麦地出发......。
为收麦子正发熬煎的桂花,让大儿子背着糖水给她晚上割麦子做伴,到地头一望:月光下,一般高一样粗的麦捆捆,密麻麻站了一地。又仔细一看,是张老汉一家,桂花心里像掀翻了五味瓶一样,说不清酸辣苦甜。她两腿一软,跪倒张老汉面前:“大叔,你不记恨我,还还帮我割......”儿子机灵的的把糖水递到张老汉嘴旁:“爷爷,您辛苦了,喝口水吧,是甜的。”张老汉笑着说:“快起来,都是乡里乡党的,说那些客气话干啥?”大儿子也赶忙说:“甭客气,咱隔墙是两家,拆了墙还不是一家嘛!”“哈哈哈......”
月光下,一把把镰刀飞舞,夏夜里,“嚓嚓嚓”的割麦声伴着欢笑声,响彻田野,飘向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