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和我说,“您知道让我努力的原因是什么吗?”我听了他说得答案之后,觉得很可笑,又觉的现实就是这样,这是他给我讲的故事。
前几天,一个亲戚问我,怎样能让孩子主动学习,是要培养兴趣吗?我告诉她,能让孩子自主学习,并且坚持如一的不是兴趣,而是恐惧。
亲戚不解,我便给她讲了几个故事,这也是当时老师讲给我们听的。
刘老师在农村长大,有一天,他在放牛时把牛弄丢了,他不敢回家,直到翻了一座山,找到了牛才敢回家。
刘老师说:“那时候家里有好多孩子,但牛只有一头,田间的农活,都得靠牛完成,如果他不把牛找回来,回家就得挨顿毒打。”
有时候刘老师会他问自己:“不好好学习,将来能干什么?要在山里放一辈子牛吗?”每当想到这里,他都会打一个寒战。
他害怕这样没有保障的生活,不想过连牛都不如的日子,所以他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现在,刘老师已经成为省特级教师,说起求学路上的故事,他不禁感慨,就是恐惧一直在他身后追他,所以他只能努力前进,不敢后退,害怕回到放牛的生活。
还有一个关于我舅舅的事情。记得他和我说过,他的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她的母亲带她去了城里的一个朋友家,那时候的他心理只觉得“我从来没见过那样大,那样漂亮的房子。”
舅舅跟我们说,“当时我就在想,我不能在小屋子里呆一辈子,我将来也要住这样的大房子!”每当他不想努力时,他就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努力,我凭借什么走出小屋子,凭借什么拥有大房子?
我的舅舅喜欢在他将近200平米的房子里来回走,他说,这种喜悦一方面是因为儿时的梦想实现了,另一方面是他害怕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了。
为什么要说他们的故事呢?因为这两个故事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了我的一种支撑。
我在上大一时,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因为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我高考的省份被称作“高考贫困地区”,大学的英语听力是我最担心的一门课程,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
从平时的听力课上,我就知道我与别人的差距很大,我听了3遍都写不出来的句子,别人听一遍就可以准确的写出。
我害怕挂科,所以整个大一上学期,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在走廊里一遍一遍地盲听课文,期末出成绩时,我做梦都不敢想我是专业第一。
我努力的背后,不是对听力的喜欢,而是对挂科的恐惧。
在学习上,恐惧是最持久的动力。不管是“拖延”还是“懈怠”,在恐惧面前统统消散。
为什么把同一棵树种到森林里它会长的更高?因为不努力生长就得不到阳光,等待它的就是枯萎。
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前进?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的潮流就是优胜汰劣,如果害怕被淘汰,那就要使劲向前游。
朱棣当上皇帝后,事无巨细,每当放松时,他总会将自己的欲心与天下联系起来。他认为,天下得来不易,如果贪图享乐,必然走向灭亡。所以他处处克己,居安思危,在他统治期间,出现永乐盛世。
不是每一个凌晨坐在自习室里的学生都对学习感兴趣,他们更有可能是害怕挂科,害怕拿不了奖学金,害怕去不了想去的地方。
很多时候,一个学生是因为有恐惧的事情,才主动努力学习的。
也许这个说法并不适合所有人,但这就是最真实的我,感谢您来倾听我的故事。
作者:枫杨 编辑:佳言
枫杨,女,2002年出生,现就读于理工类大学。因为高中时参加过生物竞赛,对植物情有独钟,尤其是生命力顽强的枫杨,故以此为名。喜欢读书、油画、养花,经常带一杯咖啡在图书馆待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