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预测力指标
这个部分主要是评判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自变量之间的预测能力。这里明确相关性和关联性的一些细微区别,相关性在统计学上更多表示是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关联性则不一定。前者更多是连续型变量与连续型变量,或者顺序变量与连续型变量的关系。
之所以要衡量自变量间的相关性,主要有两个原因:
- 自变量之间有强相关性是逻辑回归模型本身不允许的,加入具有强共线性的自变量会导致模型本身不稳定。
- 自变量具有相关性,说明有一些变量是重复的,或者说是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更少的变量个数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用PCA主成分分析或者因子分析找出决定数据方差的最少自变量。
一般来说会有一个大的自变量的集合,这些是有关客户的所有的有关变量,而特征工程最终就是要筛选出一个预测力最强的自变量的最优子集。因此需要剔除掉那些与用户「正常/逾期」这个因变量预测力不够的变量。
符号
两个连续变量
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相关系数
两个分类变量
列联表计算各个类别的频率
其中
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
对于分类变量X的每个类别,列出该类别下的y的所有值。
计算以下几个指标:
每一行的总和,也就是x的每个类别的总和
第i行的平均值为,其中为变量该类别下的观测值个数。
总的y和为
变量y的总体平均值为
根据总体平均值定义离差的平方和
定义行均平方差之和
总体平均值定义类别平均值的离差平方的加权总和:
行均的y的值离差平方的总和为:
最后两个和的均值为
皮尔逊相关系数
跟协方差进行比较
给定两个连续的变量x和y,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方式如下:
可以看作是自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后的结果,也就是把中心移动到了原点。
皮尔逊相关系数可以理解成向量和这两个向量的余弦值,根据空间几何我们知道,两个向量越相近,夹角越小,余弦值越大,如果完全共线就是1,如果完全不相关就是夹角为90°,也就是余弦值为0。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分子部分可以看成是去中心化后,x和y的乘积之和,反映出x和y的差异大小和方向,为正代表同方向变化,为负代表相反方向变化。
而分母相当于是对分子的值进行标准化的操作。
异常值对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影响很大,从上图可以看到value1和value2是相同的值,黄色圈圈是异常值,只要出现异常值,那么原本的相关性会从1降低到了0.72.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唯一的区别就是,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是以变量所处的等级来代替具体的变量值。
其中,和分别是第i个观测值的从小到大排序的等级,比如34,31和32,等级分别是3,1和2。
和分别是两个变量的等级的平均值。
相对于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极端值不敏感。
皮尔森卡方统计量
皮尔森卡方统计量表示为,用来计算分类变量和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其计算根据列联表4.3得出。
我们先计算出预期的单元数
,这个代表第i行第j列的预期单元数
则皮尔森卡方统计量的表达式如下:
是满足自由度为的卡方分布,也就是,其中是满足卡方分布的累积分布概率函数。而两组变量独立的概率为
当i行,j列的单元数等于该预期单元数,也就是的时候,,对应的为0,独立的概率为1。
F检验
F检验是衡量连续型变量x和连续型变量y之间的关联程度,该检验通过计算来实现。
也就是
代表x和y关联性强度的大小,越大说明关联程度越强。一般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和后计算。
信息值
woe化后,某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