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一不小心触动了敏感的神经。那么就谈谈我对丧偶式婚姻的看法。
片子的女主,叫做“寻找”,六年的婚姻生活。男的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女的成了家里的全职太太。
女人除了家庭,孩子和唯一的一个朋友,什么都没有,她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也许会有人说,男人都这么成功了,拥有那么多财富,女的完全可以过上富太太的生活,干嘛这么作呢?
是的,我们不是寻找,体会不了寻找在这六年经历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她六年经历了些什么?
电视剧没那么残忍,还有经济作为支撑。然而现实中,丧偶式婚姻,不但丧偶,经常是没有任何经济支撑的。片中男主一年365天只有五天在家,其余时间全都交给了工作。寻找这个全职妈妈要扛起来的家庭责任。
孩子一岁内,365天无休止的看护,保证孩子饮食,孩子的健康,打预防针针,看病,尿布的选择,家务的劳作。孩子两岁,以上不减少,陪孩子户外活动,早教等……三岁,四岁,五岁,需要关注孩子心灵,人格,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建设等等,当一位全职妈妈,所有的生活都在孩子身上,逐渐的也就丧失自我了。
作为母亲,我们都会说,为母则刚。孩子发烧生病,一夜夜不合眼的照顾,平时衣食住行对孩子的操劳,这一切只能全年365天去做了,才懂得其中的煎熬。
因为要照顾孩子,交际圈子的减少,生活重心,只剩眼前的孩子繁杂的家务,这种闭塞,狭窄的空间。可想而知抑郁会随即爆发的,如果在情绪没有做到及时疏导,加上丈夫的不理解,情绪会继续陷入十分痛苦的境地无法自拔的。
剧中,向前很不理解自己的婚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那么向前的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给你和孩子足够的条件去遮风挡雨。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女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寻找在家中除了做好一个妈妈应当做好的职责以外,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有谁真的喜欢把自己的人生全部放在一个没有温暖冰冷的家中,每天能说话的只有自己呢?这种局促的压迫感,就好似365天处于电梯里。我们可以试着体会在电梯里呆着的状态,一天,两天,三天,四天……抑郁症就是如此得的。
在狭窄压迫的生活环境中,每天看到的是毫无希望的生活状态,且无法倾听到自我的声音。对外没有存在,对内找不到自我,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说白了,就是把“我”丢了。
所以,我是不建议谁去做“全职妈妈”“全职太太”。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的焦点都放在眼下的孩子身上,丈夫身上。一旦丈夫对自己情绪的忽略,会形成垮塌式影响。因为内在空间狭小,很容易敏感的只剩下丈夫的一举一动了,就算孩子的一点点问题,也会拿出放大镜当成心病一样死死盯着,这时候不管对自己,还是孩子,或者丈夫都是非常不利的影响。
我身边有朋友做全职妈妈五年,丈夫还算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男士,即便如此,也导致我这朋友患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就是莫名奇妙的想哭,强烈的不安全感,怕随时随地婚姻生活的垮塌。
假设我是她,也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也容易一天揪着丈夫,要关心,关爱,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怕一旦家庭瓦解,自己不足以独自担当生活。
丈夫也容易被妻子这种焦虑情绪带来负面影响。两个人毕竟处于不同的角度,很难看到同一种层面。所以婚姻矛盾在所难免,互不理解。久而久之,婚姻必然亮红灯。这不能说一定是谁的错,婚姻本来是两个人相协相顾,一旦有一个人走的太快了,结局是互相丢了彼此。
很多婚姻关系是勉强维持已经差距遥远的距离,在这种状态下带给彼此的拖拽感都是极为痛苦的。尤其是慢的那个,被强行定在狭小的“电梯空间”的那种绝望感,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知晓。
“寻找”的状态很不好,随时可能因为抑郁而做出自杀行为,清醒的时候是不想死,陷入情绪的时候又非常想死。所以在清醒的状态,她必须做出抉择,结束“电梯”生活,去把丢失的自己寻找回来。
片子就是这么有深意,男主走的太快,叫“向前”,女主丢了自己,叫“寻找”。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从丢了自己开始,不认识自己到底是谁,做那么多事的意义在哪里。人生充满的乏味的空虚感。
我们首先要遇见自己,才能得见众生,从而看见世界。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丢了,反射出来的世界,都是别人的价值观,别人的价值观和自我链接是假相的,不稳定的,很容易链接能量不对流,会使人产生焦虑,抑郁。
想要改变如此不顺畅的能量状态,只能从内寻找。尤其在“电梯”空间生活的人更是如此。尤其是处在“丧偶”式婚姻夹缝里的女性,得抑郁症的更多。毕竟选择婚姻是找温暖,而丧偶式则结婚就进入冰窖,不但未能取暖,还消耗本来的能量。
婚姻的痛苦,还在于选择。多数都是因为人云亦云,成为了乌合之众,别人生两个孩子,就跟风去生,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状态,别人上最好的学校,自己就跟着上,完全不考虑孩子的状态。一路以来全然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说抑郁了,焦虑感起码会加重。“寻找”在抑郁的状态是没办法更好的照顾孩子的。
而想要摆脱抑郁状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重新遇见自己,遇见真我。所以“寻找”选择离婚,离开孩子,暂时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她要从新把丢掉的自己找回来。
在这些年见习修行的路上,从孩子教育开始,我一直想着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机器,而是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让孩子在与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碰撞之后,依然对自我有着警醒的认识。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依然可以听见真我。
教育孩子上,我更多的是让她自己去承受压力,承受痛苦,承受过失,承受欢乐。唯一能给她的就是足够的爱,爱与慈悲,才是最伟大的力量。爱与慈悲里包括着理解和尊重。
作为成年人,更深知道社会的真相,在复杂的环境中很容易丢失自我,所以随时随地的把我拉出来对话,是很有必要的。就如“寻找”本来就是有能力,担当生活的,太听话的,容易丢了自己,孩童时叛逆是为了遇见自己,成年的叛逆也是为了遇见自己。
要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此。从叛逆开始选择接受这个无常的世界,不在和遇见的力量对抗,开始逐渐的转化内在的状态。
当开始打开心灵所有不接受时,心能在不断壮大,心窍越来越开,开始学会顺力用力,不在对抗时,生活顺了,日子顺了,看谁都顺眼,听谁说话都觉得是天籁。
在教育孩子亦如此,不必要刻意拧巴孩子,而是接受她所有的一切,在她发光点,借力用力,给她足够的爱和鼓励。在孩子犯错的问题上,少言不语,让她自己去在事上碰撞磨炼,从而让她达到自知,自明。
孩童时期有自我意识形成期,成人也是如此,我们在人与人之间,都很需要别人听话,要像机器一样,最好是那种愚蠢一些的机器。不需要有自我意识,不需要有独特的个性,不需要有好奇探索,必须对自己有敬畏之心,且绝不可有逆反之意。
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意识,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自我意识,就如向前在婚姻的失败中,说了一句“我改”。但真相是,他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谈什么改啊。他只有他自己,作为一个成功人事,家庭也是成功的标配。而寻找呢?寻找的存在的意义是做了成功人士的标配。
人呢,这一生,不过在寻找过程中学习如何使自我意识觉醒,而不被外力撕扯,迷失在黑暗中。所以寻找放弃这段并没有意义的婚姻关系。要成为真实的自我而迈出的第一步。
愿意接纳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愿意在自我与集体冲突的时候,跟从自己真实的感受的选择的力量。
从意识层面,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在做出决定时感觉自己更有选择的力量和自由。从此不再拼命的从外界的认同中寻找确认自己的价值。
选择权在自己,代价要看自己是否接受,既然能接受,那么就一切听从内心。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为你自己。
“寻找”不过冲出禁锢,去寻找自我了,像个孩子一样完成人生另外一个阶段的“叛逆”。
我认为遇见自我的状态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有明确坚定的价值观,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
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人生中有真信念,事业上有真兴趣,这二者证明了你有一个真自我。
在婚姻关系上,既然做不到同步,那么就各自安好。别把自己丢了就好。
人生在世,必须有一个超越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正是自我信仰和本来智慧给的。所以不断更新智慧之光,把一切黑暗照亮,不断摆脱桎梏,真正的遇见自己。
即便丧偶式婚姻,已经成了社会常态,那么在这种关系中,怎么找到自我立足点,这才是重要的,做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
在寻找和向前的婚姻关系里,男方还是经济责任感十分重的男性,但是现实生活中,不但丧偶,而且丧钱的式的婚姻比比皆是,作为新一代的女性,要承负的东西更多,想导致自我不丢失,除了不断地提升和从塑自我,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抗住电梯式生活环境,还要时常遇见更广阔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