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去求一个答案,比如,遇到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呢?遇到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呢?孩子不上学了,怎么办呢?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呢?孩子沉溺游戏,怎么办呢?我们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找到相关的专家来解决,希望专家给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然后孩子再也没有这个问题了,可是我们会发现,时代在不断的进步,遇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专家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怎么办呢?俗语说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前提是你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比找到标准答案更重要。
要想学会思考,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大脑的思考过程,我们的思考过程有两个系统。
系统一是直觉系统,也就是本能的反应,它不需要工作记忆介入的,比如我问你:你知道重庆市有多少加油站吗?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老师吗?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么多,我怎么知道,不知道,这就是系统一的反应,它非常快速,可以节约我们的精力,时间和能力,所以节约下来的资源可以让容量变的特别大,系统一是独立于认知之外的,它与我们现有的认知关系不大,它是运行于你不知道的意识层面里面的。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有偏差,明明事情是这样的,可能你会理解为那样的。我在工作中就有这种感觉,当一个同学答错问题时,大家会笑,这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是嘲笑自己,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嘲笑,这就是偏差反应。
系统二呢,叫反省机制,它是理性的,需要工作记忆的介入,它比起系统一要慢速,因为需要理性思考,相对来说容量有限,要符合某种规范,基于某些规则,它是受约束的,是面向结果的决策,与人的认知能力有关。
理论性的东西听起来比较无趣,我举个例子:比如郑板桥画竹子,他看到漫山遍野的竹子直接云海,心中涌动着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就是系统一,直觉系统,等他回去做好一切准备慢慢地开始画,他就进入系统二了,因为这个画的容量是有限的,是创造出来的,有一定规范的,受笔墨约束的,是为了画这幅画而画的,与郑板桥的认知有关的,所以画画的过程他都在系统二里面当他画着画着,他进入了一种无我的状态,与画完全融为了一体,这时,他再次进入了系统一。
反观我平时的工作中,让学生写作文,学生有三怕,其中一怕就是写作文,为什么?没东西可以写呀,一提到写作文就想到了开篇点题,结尾点明中心,中间该怎么怎么写,他们时时处于系统二里,怎么可能写出带有自己情感的文章呢?我记得上学期有一节作文课,我先让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然后描写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孩子们特别喜欢那个游戏,全情投入,当然作文也写的不错。这也是在提醒我,写作文也需要调动孩子的系统一。全程古板地写,谁有灵感呀?
系统一和系统二分工不同,系统一是用来生活的,用来感悟的,系统二是用来处理事情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运用应该是先进入系统一,找到情感的东西,然后进入系统二,然后再回到系统一中。我们拿亲子教育作比,与孩子沟通时,第一时间要找到系统一就是情感的东西,这种情感是什么呢?就是生命苦短,我能陪你多少年呢,我有多少能力想分享给你,要影响你,我们能齐头并进多少年,都不知道,这样,我们就会带着情感和孩子说话了。然后再进入系统二里,妈妈想听听你说什么,你想跟妈妈表达什么,一边听孩子讲,一边就要思考,然后开始沟通,说着说着,就有了共鸣,就回到感性来解决问题。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就完成了,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与孩子的沟通总是不大畅顺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在情绪里,或者我总是锚定一个结果去说,我总是想让他达到我的要求,符合我的心意,所以带着对结果的期待去做事,怎么可能沟通顺畅呢?他毕竟是一个人啊!我没有对他的尊重,没有带着纯粹的爱去和他沟通,所以,他也不会理我的。就像我的学生锚定了要写一篇作文的目标来写,没有真情实感,那文章也是打动不了人的。
我们做妈妈的一定要有信念、目标和常识,信念,目标都是不可撼动的,你的原则,框架这些都是不可撼动的,这是反省心智,在原则框架的基础上,你是自由的,就像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一样,法律就是原则,框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都是自由的,但是如果触碰了法律,那就会受到惩罚,这是算法心智。此时,我们需要运用的是理性思维,千万不可以回到系统一里。因为,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在执行层面上来讲,必须是理性的。比如,我们亲子关系中,有些孩子喜欢打游戏,没问题,但是之前一定要有原则,必须是课上完了,作业做完了,做好了的原则上,你才可以玩游戏,一旦触碰到底线和原则,就要没收手机。我用这样的方法,觉得效果还不错,孩子每天会很自觉的只玩一会儿手机,然后就要我带他出去玩。
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变化的,我们不能用常的思维来面对无常的生活,所以,好好的纯粹的爱孩子,然后点亮自己去影响他,一定记住:点亮自己,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