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一架直升机飞越黄河,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在古浪、高台,宁泽、倪家营子处盘旋,到达祁连山时,大把的骨灰飘撒而下,在秋风中盘旋着,飘荡着,最后融入河西的大地。这是一代名帅徐向前的骨灰。
无独有偶。1992年7月9日,又一架直升机飞抵河西走廊,在飞临祁连山的梨园口、石窝、康龙寺上空时,一把把骨灰伴随着鲜花从空中撒下,伴随着逝者的遗愿和灵魂,永远嵌入河西的高山、大漠、戈壁,和他们融为一体。这是一代名将、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骨灰。
为什么两个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卓越功勋,声名赫赫的人却一致要求死后将骨灰撒在偏远荒凉的河西走廊,那里的荒漠、戈壁、雪山,为什么让他们刻骨铭心,一生不忘?他们死后选择长眠此地,究竟是为了完成怎样未了的心愿?
是的!他们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能陪伴千千万万在河西大地上悲壮牺牲的战友。因为他们都曾经是一支远征河西的军团的高级指挥员,这支部队就是西路军。
西路军,一个多年来讳莫如深的词语。
西路军,一个谁也不愿再回忆的惨烈噩梦。
1936年10月,他们西渡黄河时,有成建制的三个军、加上四方面军直属队,总计21800多人。但仅仅半年后,他们最后成建制的一支部队,穿越祁连雪山,九死一生到达新疆星星峡时,仅剩437人。
是的,没错,成建制的队伍只剩437人。而其余的两万多将士,或牺牲,后被俘,或被打散,绝大部分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们几乎全军覆没!
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他们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惨烈的军团,让我们粘合起历史的碎片,去回顾他们悲壮不屈的历程。
一 孤军阻河西
西路军的主力是刚刚结束艰苦卓绝的长征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一部。
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经过数万里的长征,终于到达陕甘的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
但长征胜利、主力整合,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局面,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敌人的新一轮围攻即将开始,和红军到达的这片西北高原,土地贫瘠、物产稀少,很难养活突如突如其来的10万红军,而且陕北红军原有的根据地狭小,没有战略纵深。如果敌人大规模围剿,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红军要在陕北立足,必须扩大根据地,向周边开拓发展。
刚到陕北,中革军委就高瞻远瞩的看到了红军的战略发展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所以在会宁会师的第二天,中革军委就发布了《十月作战纲领》。具体内容就是红军利用一个月时间快速休整,准备西渡黄河,向北发展夺取宁夏。所以这份纲领也叫《宁夏战役计划》。
《宁夏战役计划》把红军拓展的目标选在宁夏有几个原因:一是使根据地横跨黄河,扩大战略纵深。二、宁夏富庶,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便于红军生存和发展。三、通过宁夏背靠苏联获取物资援助。
当时宁夏面积很大,接壤外蒙,新疆,如占据宁夏,可以直接从外蒙或新疆接受苏联的援助。
此时,反法西斯斗争的形势已异常严峻,苏联同时面临西方的德国和意大利、东方的日本两个方向的强大压力。他必须在东方寻找可靠的盟友来牵制日本,减轻压力。斯大林觉得红军是个不错的选择。武装红军,对抗日本,利人利己。苏联已准备了数万吨战略物资,准备从外蒙经宁夏移交红军。
所以,宁夏战役已是迫在眉睫。箭在弦上。但因红军刚经历了万里长征,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中革军委决定让红军短暂休整。待12月,黄河结冰后再顺势渡河,夺取宁夏。
然而,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却迫不及待了。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如同在西北砸下一记重拳,让他寝食难安。他加紧制定了新一轮围攻红军的计划。他亲自飞往西安,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加紧进剿红军;又调集十多万中央军,自东向西朝陕甘地区合围;同时命令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沿黄河设防,防止红军西进。他要趁红军立足未稳,将红军消灭在黄河以东、西兰道路以北地区。
敌人重兵压境,形势严峻,容不得红军再有调整休息的时间。于是,《宁夏战役计划》被迫提前进行。
刚刚经历长征的疲惫之师,又将踏上新的战场。
因宁夏战役计划是红军立足西北,获取援助的一步大棋。不容有失。所以中革军委调集了红军几乎全部主力。其中红一方面军为战役主攻,在宁夏金积、临武渡河,正面强攻;红四方面军作为策应,从甘肃靖远渡河之后,沿河北上,与一方面军形成南北夹击,消灭马鴻奎部;红二方面军负责侧翼掩护。
1936年10月24日,迎着深秋的凉风,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着5军、9军、30军和四方面军总部直属部队共计21800人,开始从甘肃靖远河包口西渡黄河。大家都不会意识到,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一去将再也不会回来。
就在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之时,蒋介石已知悉了红军的计划,他迅动调集十几个师,自南向北快速急进,准备合击红军于甘肃、宁夏边境的黄河以东地区。
几天后,胡宗南部打通了支援宁夏的通道,占领了黄河沿岸的渡口和据点,把尚未渡河的红一、红二方面军主力完全隔绝在河东。已渡过黄河的河西四方面军部队瞬间成了一支没有退路的孤军。
形势突变,渡河被阻,敌人源源不断的支援宁夏,红军夺取宁夏战役的的计划已经无法实行。
但先行渡河的红四方面军5军、9军、30军和直属队,从此孤悬河西,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陌生的河西,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后援,没有补给,注定了他们今后悲惨壮烈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