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静下心来,抛开宇宙万物的表象,用心去看那看不见的东西,听那听不见的声音,就能获得力量。

第四篇:静下心来,抛开宇宙万物的表象,用心去看那看不见的东西,听那听不见的声音,就能获得力量。

内心智慧的人,不会只靠眼睛和耳朵去了解问题,会用心去看那表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去听那表面上听不到的声音,去想那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去做那别人做不成的事情。

在自然界,在人心里,有些东西是虚无的,既没有颜色,没有声音,也没有形状,但我们却能感受得到,比如时间、空间和生命;比如灵魂、欲望和宁静。

终南山西楼观台美景

我们用眼睛能看见的物体,用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都是有限的、可测量的,但是我们看不见的力量,却是无穷无尽的存在。

所以,能把握无形的东西,就能得到无穷的力量,从而用来对待有形的事物,自然不在话下。

西楼观台

生命的出现基本上都是父母所生,但是“道”却不同,它无父无母,独来独往,如果说有,它却无形无相;如果说没有,时空与实体都是它的显现。

你想要找到它,却总是一无所得,你不去找它,它就在你的身边。它就像春天发出的嫩芽,秋天飘下的落叶;它就像心中突来的灵感和激动;它就像白天的光明和夜里的黑暗。

紫气东来阁

如果你只看它的表面,“道”就像人心一样难以捉摸,如果细品它的本质,“道”就像天地一样简单明了。纯真的心因索取名利而变得复杂;明了的“道”因贪欲而变得难以捉摸。

圆润通达,柔和宽容的心态,可以上承天道,下接地气,只有表现在言行上的时候,才可以发现,但在隐藏之时,谁人可以得知?如果没有洞穿事物的本质,外在的表相就会使人迷茫,如果能善待迷茫,清醒就在眼前,因为清醒来源于迷茫,知迷才能悟。

终南山的百合花

“道”和“心”极其相似,都是无形无相的存在,“道”起源于天地之前,“心”超越于物质之外。“心”和“道”又有所不同,人心是有欲望的,所以会偶尔发生迷乱,而道是无欲望的,所以会清静孤独。

若说“道”无欲,又何来万物丰茂、市井繁华;若说“心”有欲,又怎能无私信仰、慈爱奉献。

第四章原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