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妈妈说:“十月一,送寒衣。”每年十月初一这一天,妈妈会去镇上花圈店里给去世多年的外公买一些花圈、冥币、黄纸、衣服啥的,到了晚上还会再准备一杯酒,另外再亲手做一碟子烙饼,不多不少,刚刚12个。后来问妈妈为什么是12个烙饼,妈妈说做12个是因为每年有12个月,做12个饼就是希望外公每个月都有饭吃,不挨饿。准备好这一切后,等到了晚上天黑后,妈妈会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去村口给外公烧纸。
因为听爸爸说过,十月初一是天神收雷,阎王放鬼的日子,所以小时候每一年去烧纸,都会很害怕,总觉得那天晚上的夜格外黑,风也格外阴冷。我记得每次烧之前,妈妈会先在地上画一个十字,在十字外面再画一个圈,然后才开始烧。我不理解为啥还要画个圈?妈妈说:“只有画了圈,这些钱和衣服才是你外公的,别人就拿不走,不然会有很多没人管的孤魂野鬼,都是饿急冻急了的,看到就会抢走,哪还有你外公的份。”妈妈说完开始烧纸钱,一边烧还会一边说:“爸,你在那边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钱花?今天多多给你给些钱,给套衣服给你穿。钱多了你就先存起来,慢慢花,要是还不够,就再来托梦给我,我再给你烧……”言语间满是哀思。
那个时候的我,只记得爸爸说过今晚阎王爷会将阴曹地府的鬼都放出来,到处都是看不见的孤魂野鬼;那个时候的我,只听见妈妈说会有很多没人管的孤魂野鬼饿急了也冻急了,到处抢钱抢吃的,就连我们跪下去磕头的瞬间都觉得头发根竖起来,总觉得有看不见的手来我们面前抢夺那一碟子烙饼吃;那个时候的我还太小,不能体会妈妈心里的感受,不能体会和自己的爸爸阴阳相隔是怎样的一种伤心和难过。
说起来,妈妈是个苦命的人,她长到12岁的时候,本来还是无忧无虑在学校上学的年纪,可突然之间外公就生病去世了,从发病到离开人世也就一天时间。外公的离世对妈妈来说打击很大,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没多少时间给你伤心难过,必须尽快振作起来。作为家里的老大,她需要承担起一大半大人的职责来,帮助外婆供弟弟读书,后来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妹妹。
在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年代,妈妈把所有的心事都寄托在已经离世的父亲身上。
去农机工地做梯田挣工分时,她在跟父亲诉说自己的艰苦难挨,只有十几岁的她顶不住从早到晚的农活,但顶不住也得顶,她跟外公说:“爹,要是你还在,我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大雨天去外面放牛放羊被淋成落汤鸡却得不到外婆一丁点的关心时,她在跟父亲诉说自己的难过和不满,她跟外公说:“就因为我是老大,就要受这样的苦吗?为什么我这么辛苦为家里干活,回到家连我妈一个好脸色都挣不到?”
在外婆丢下年幼的妈妈和她弟弟,还有年老眼花的奶奶离家出走时,她在跟父亲诉说自己的无助与彷徨,她跟外公说:“爹,我妈带着妹妹走了,弟弟还这么小,奶奶眼睛又看不见了,家里没吃没喝的,我该怎么办?”
就这样,她在这种阴阳两隔的诉说中长大、成人,在经历了无数个艰苦难熬得日子后,变得坚韧不拔。
在无时无刻的诉说中,妈妈认为他的父亲始终在陪伴着她。尤其是每一年的十月初一,她坚定的认为这一天父亲一定会回来,会在她一边烧纸一边自言自语的话语间回来,回到她身边来看看她。
这么多年过去,外公去世已47年了。我想,人如果真的有来生的话,外公应该早就在某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命和生活了吧;妈妈现在也早已是儿孙承欢膝下的年龄,那种父亲会在十月初一晚上回来的感觉应该早已淡了吧。但今天中午打电话回去的时候,还是听到妈妈唠叨说:“今天是十月初一了,要给你外公送些盘缠了……”
我听完鼻子一酸……
十月初一,也叫寒衣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祭祀的节日之一。我想,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在这一天里,送去的不仅是寒衣,也是对亲人阴阳两隔的无奈和无尽的思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