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趣,因为我的母亲、我的先生和我自己都是教师,所以我们仨日常闲聊的时候经常会一不留神就热火朝天的教研起来。
有一天晚上睡前我和先生有一句没一句的讨论起了他的展示课构思,言语间突然闪过了一个很不错的想法,我们俩顺势就这个想法进一步教研起了具体的教学环节。先生的描述中出现了这么一个组织方法:教师吹哨学生停止练习并顺时针交换场地。
我忽然就焦虑了,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操场乱相:哨声一响,教师大声提示孩子们“顺时针交换场地!”,然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呆住了,啥是顺时针?左还是右?前还是后?于是一时间操场上到处都是不知自己何去何从的小朋友,他们脚下的足球也被混乱的小脚丫子踢得到处乱飞……
我实在不敢再往下细想,不等他说完就急吼吼的开始疯狂输出:“这恐怕不行吧你得提前跟学生讲清楚四个组怎么交换叫顺时针啊不然他们怎么会晓得自己要去哪里肯定会乱七八糟走不到一起去的啊而且你没有说交换场地的时候带不带足球呀这都得提前讲明白吧你开始练习之前得专门讲讲啊吧啦吧啦吧啦”……
我焦虑到甚至都坐了起来。
但是我先生瞪着一双无辜的小眼睛一头雾水明显是完全不知道我在焦虑啥,他想了半天没忍住,疑惑发问:“我跟他们说了顺时针啊!学生为啥会不知道自己该去哪?”看着他清澈懵懂的眼神我更着急,实在理解不了这个人怎么心这么大!设计教学一点也不细致!
我俩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乱,争论内容渐渐脱离这个教学组织方法,开始升级到“生本课堂自主学习新课标核心素养”等等等等,感觉我们从不曾被“谁洗碗谁晾衣服”这类问题撼动的模范夫妻关系,马上就要被这个教学设计击溃了。
所幸我在教研即将变身教育理念保卫战那一刻突然想起来,我先生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他跟我讨论的是一节高一年级的体育课。
而我,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去年刚刚接了新一年级。
于是这场战争止于一名小学老师的幡然醒悟。
不过到这里故事还没结束。当晚我就把这件事写成了一条朋友圈发出去插科打诨。我的发小,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回复我:论结合真实学情教研的重要性。
和亲近的人们身处同一领域真是有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