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输入才有输出,输入的质量决定了输出的质量。
既然目标明确,就不能漫无目的的带着消遣的心情去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说一下,我总结到的阅读方法。
一、思考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想好读书要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这样读书就会有强烈的动机,也会促使自己快速行动。带着寻宝的心情去读书,心情比较欢愉,也特别高效率。
比如我读《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这本书,我想解决的是孩子的吃饭、不爱学习和爱玩游戏的问题。首先我就会挑出这三块内容重点阅读,了解问题的起因,重点关注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反复阅读,铭记于心。
接下来就是落实行动,并如实记录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并做好输出。教是更好的学,输出分享能够加强学习的效果。
其他的内容我就当做像字典一样的工具,在我写文章用到相关内容时,翻阅提取加工一下就可以。
二、制定读完一本书的时间
制定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关乎我阅读的效率。
再养成这个习惯之前,我读书没有紧迫感。有时一本书可能会读上一年,开头读了无数遍,后边根本没有翻完。阅读没有效果不说,还会对自己的行动力产生怀疑。一本书也就变成了鸡肋,读之无味,弃之可惜。
制定阅读时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同时打开好几本书。几本书加在一起,阅读量蛮大的,无形中也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读完一本儿,及时的总结、回顾、输出。顿觉收获满满,神清气爽。然后满怀期待,嘴角上扬,开启下一本书的阅读。
三、输出
如果想较好的记住书里的内容,最好的办法是输出。
如果是致用类的书籍,我的经验是: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自己的情况,迅速写一篇读书感悟,记录触动自己内心的点,记录思考的过程,想想如何指导自己接下来的行动?
如果是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读的是故事和散文。那就要回顾作者的思路、叙述的手法和思想的变化,记录金句和故事,同时要思考,如果让自己写自己会怎么写。最好能马上练练手,因为拖得越久,越没有动笔的欲望。
四、挑重点
以前我读一本书,总是从头读到尾,所有内容,平均用力,结果是读的时候是沉浸其中,读完以后脑袋空空。自从学会了读书挑重点,我阅读的效率高多了。
比如我读《正面管教》,我的阅读重点就是阿德勒的思想理论和简尼尔森的正面管家的工具。一本书读完,我记住这两点,我也就达到了我的阅读目的,我不仅做到了知其然,还做到了知其所以然。不仅能够指导实践,也搭建了我写育儿文章的理论基础。
五、落实行动
读所有的书都是为了指导行动,让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变得美好一些。如果没有落实行动,直接后果就是:懂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之前的我,也不注重阅读和实践的结合。因此,我读过的书很快就会忘记,甚至会对读书是否有用产生怀疑,有时我会想,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读书这件事对我是否具有价值和意义?
落实行动以后,我整个人和我的生活都变得不一样了。就像花仙子的魔棒一挥,冰天雪地就变成了花红柳绿。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是最低成本,最高回报的投资。不管你读了多少书,唯有落实行动才有意义。
以上就是我的阅读心得。与你共勉,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