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四家有四姐妹,若不是有那三个姐姐,阿四不会来到人世间报到。80年代村里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为了拼个男丁,爸爸妈妈拼了老命也想生个儿子,不能让村里人看不起,更不能断了香火。爷爷那一辈生了四个儿子,最后一个才是女儿,阿四爸爸排行老三。不管是伯父、叔叔还是小姑,家里都生有儿子,而且第一个都是儿子,阿四爸爸不信自己没有儿子,鼓足干劲,发誓一定拼个儿子,连续奋斗八年,生了4胎,还是清一色女孩子。去找仙婆算命,说是祖上男丁太多,到这辈需要他生女儿来平衡,他就是当外公的命。阿四爸爸在阿四满周岁那晚,吸了一个晚上的烟,从此不再提生儿子的事,活成了村里的另类,成了村里唯一没有儿子的人。忍受着别人不一样的目光,把生儿子的精力放在种植、养殖上,把别人的热嘲冷讽化为干活的动力,努力赚钱给自己养老。阿四爸爸木薯套种花生,挖池塘养鱼,果树林里养鸡,什么都捣鼓,什么得钱种什么?品种比人家更新快,想法比人家多,肥料也买的比人家贵,因为不需要存钱给儿子建房子娶老婆,整天就琢磨着怎样能让农作物长得更好,或者改良品种,找到好办法,积累好经验,等老了干不动了,可以以逸待劳。凭着这股劲阿四爸爸成了种植、养殖能手,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能略有余钱给孩子们读书。给女孩子读书,这在村里是极少的,村里人认为女孩子是赔钱货,读再多书,以后还是得嫁人,是别人家的人。大多数男孩们初中毕业后继续读高职高专学手艺,女孩们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给家里寄钱,攒钱给哥哥弟弟们建房子,娶老婆!阿四爸爸偏不,他说:我可以赚钱,可以养活自己,闺女们多读书找份工作,嫁到城里去,自己种了一辈子地,老了干不了重活,也想去城里瞅一瞅,跟老伴去养老院住,闺女们一人一个给两百,一个月有八百元,也够老两口生活费了。好在四姐妹都争气,两个姐姐读中专,两个妹妹读大专,除了老二经商,老大在乡镇当小学老师,平常在村里跟父母同住,老三在市里当初中老师,小妹妹在县城进了国企,每到过年过节,几姐妹都回家,家里热热闹闹,成了全村人羡慕的对象。反倒是村里那些生了男孩的家庭,由于重男轻女,女孩本来就少,好些女孩们去外地打工不愿意回家嫁在了外面,村里好多男人娶不到老婆,一个村里就有二三十个光棍,没老婆没盼头,整天无所事事,在村里游荡,成了贫困户。现在大姐、小妹生的都是俩闺女,老二老三生的都是俩儿子,但是阿四爸爸妈妈从来不介意,也不允许人家在背后说三道四,“不一定生儿子才能过好日子,好日子要靠自己打拼。”阿四爸爸经常对别人说,也是对自己说。
在乡下没有儿子真的不行么?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