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读《论语》感悟(125)

原文: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书中译文:冉有从办公的地方回来,孔子说:“今天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冉有回答说“有政务。”孔子说:“那不过是一般性的事务罢了。如果是重要的政务,即使不用我,我还是会知道的。”

我的感悟:

这是一段最普通不过的日常对话,主要是听孔子的唠叨。

孔子的晚年,大部分弟子学有所成,分别到不同的诸侯国上班去了。

垂垂老矣的孔子无妻无儿,与自己的学生住在一起。

当时的鲁国,当权派是季氏,鲁君也只是个摆设。优秀生冉有给季氏当家宰,既能打仗又善理财,“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为季氏挣下了颇丰的家业,权倾朝野,正是他说服季氏迎回孔子,所以,孔子就住在冉有家里。

有一天,冉有退朝回来,孔子问他:“何晏也?”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晏”意思是晚、迟。

人老了,在家无聊,看见有人就想说话、想打听个事,聊以自慰。

冉有回答了两个字:“有政。”说忙于政务呢。但并没有说具体什么政务,可能只是敷衍老人。

我们有时下班回家晚了,碰到老人问,也会随随便便回了句“单位有事忙”或“加班”,其实未必是实话,只是敷衍了事,说不定是聊天打游戏呢。

当时的政务和事务是有区别的,“在君为政,在城为事”,国君的事才叫“政”,大臣的事只是“事”。而冉有是季氏家宰,为季氏办事,居然说“有政”,孔子不高兴了。

于是,他纠正冉有:“有事也。”

孔子说,你说的不对,国君找你叫有政,你现在不过是为季氏家族打工,那只是一般的事务罢了,看你能耐的。

然后,孔子又进一步的强调:“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yù )闻之。”如果国君找你谋政,虽然不需要我参与,也没人特意告诉我,我也会听说的。你不要给我打马虎眼,说些僭越的话。

孔子是文化教育界的名人,和鲁君的关系一直很好,且又当过司法部长,与国君有关的大政方针一般会以内参的形式呈送给他,他理当会知道。

看到了没有,和老年人说话不可随意应付,他抓住理把子会揪着不放的。温良恭俭让的孔子老年也不例外。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的老年人阅历丰富,尤其是像孔子这种博文多才、见多识广的老年人,遇事多和他商量,他会给出独到的见解,并且还会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利弊。老年人的存在感都很强,还是很愿意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的。

其实,冉有不愿意跟老师说那么多,他帮季氏征税敛财,使季氏“富于周公”,孔子对他非常不满。曾经气愤地说过:“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他对其他弟子说,冉求这家伙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敲锣打鼓地骂他、揍他都行,甚至还要把冉有逐出师门,断绝师生关系。

冉有后来学乖了,有事老瞒着孔子,以免给自己造成更大的麻烦,还惹老师生气,总之,他对待老人,一个字:哄。

孔子哪是一般的人能哄的,他已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其智慧犹日月,别人无法超越,所以,他会毫不客气地揭穿冉有的谎言。

冉有多才多艺,善政事,懦弱退让隐忍是他的特质,对老师的态度并不生气,仍然养着、敬着孔子。

我们家里的老人,肯定没有孔子的智慧,有时候会不明事理、胡搅蛮缠,带来麻烦,但“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他们含辛茹苦养育子女,还帮子女带孩子,任劳任怨,当他们年老需要子孙照顾的时候,理应懂得关爱、呵护、“哄骗”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家里有老人,逢年过节才有归宿,才有全家聚在一起享受团圆的幸福和快乐。老人使家庭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老人在,子孙们才更有归属感。

这点我最有发言权。姐妹里面我最小,父母走的时候我也最年轻。自从没了父母,我们全家很少在家里过新年,因为全国人民热热闹闹、万家团圆的时候,我们家里最冷清。

今天学习《论语》“子路篇”第14章,在聆听着孔子的唠叨时,一定要学会倾听家里老人的唠叨,时刻提醒自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