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开车去上班,对面车道有辆车要左转,须在我前面穿过,离我大概有20米,我车速不快,但是在我来看有两种选择:一是摁喇叭,加油门快速通过;二是踩刹车减速等他通过。在这短暂的几秒钟时间里,我经过思考还是选择了踩下刹车,让他先行。
在这之后,我在想: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完全有能力选择第一种,因为我是老司机,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这样做会让我快几分钟,但是我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不值得。
为什么不值得呢?首先,我上班时间充足,没必要早这么一小会儿;第二,万一对面的车不让我呢,我可能会有撞车的风险,撞车的代价是什么?不能按时上班、对面司机脾气不好的话还得吵架拌嘴、处理交通事故、财产的损失、人身伤害......简单说就是我先过,还是他先过。
按照上面的选择,我看似是慢了,其实是快了:我车慢是下来了,用不到一分钟等待,他顺利通过,我也顺利通过,双赢的结果。但如果是我抢前一步,他也不给我让,那我就有可能发生剐蹭,那么刚才说的那一系列问题就来了,耽误了我的时间,不也就是慢了吗?
在我做出选择的瞬间,其实我做了一个快速的分析:那就是做出这种选择的代价什么?我能接受哪个?我的思路是:用快1分钟的时间去交换50%概率的撞车可能性值不值?也就是说,我的1分钟时间价值是否大于50%概率的撞车后的发生成本?我的判断是不大于。进而选择了让步。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分析,只是我们没有去细想过。没有把遇到的问题量化分析,用更直观的数字去表达,用价值和成本(代价)思维去思考。如果你有件事想不明白该如何去选择,如何去分析,不妨试试这种思路。用具体的量化去做出假设,在假设中考虑价值和成本,你会发现原来我是局中人。当然,刚开始你的量化指标不可能非常准确、完美,会出现判断误差,随着你对这种思维的精进,你的判断能力会逐渐增强,思路会更加清晰,判断也就越准确。
生活就是这样,你慢下来思考,给自己点时间,让思维成长一点,增强对事物判断力,看似慢了实则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