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个题目,其实有点勉为其难。毕竟,我自认为自己还没有学会写作,且正在写作的路上像小学生一般埋头苦学、苦写着。目前也只是处于自嗨阶段,写出的东西着实拿不出手,更不用说在写出一篇好文章方面有什么经验或心得。无奈,这是今天的作业,只能辗转将之前的所学、所看、所悟写一写。
1.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一篇好的好文章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写出来的。陆游《文章》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种天成的文章一方面是来自于在生活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感悟和印象,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对生活及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的觉知和深入思考。正是由于这种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在内心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从而写出走心的好文章。
在迟子建的散文《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里,有这么一段“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噼啪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读完这些,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细微的观察及深入的思考而折服。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写作也是如此,每段人生的阅历、每次仔细的观察、每次深入的思考,都将成为写作者笔下的真情流露,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发自内心的文章,自然、真实、走心,这样的文章怎难不让人难忘。
2.巧妙构思、设计细节
刘主编在《高效写作》这本书中写道:“好文章都是经过设计的。”如果把写作比喻成建房子的话,想要盖一所漂亮实用、称心如意的房子,一定要有设计图、要对房子的结构等进行规划、设计并装饰。
写文章也是如此,漫无目的地写,肯定写不出有深度有内涵、精彩的好文章。在动笔写之前,一定要先构思,比如:画个思维导图、把内容框架、需要的写作素材、写作风格、写作语言等提前构思好、设计好,只有这些基础的工作做好了,内容的填充部分才能又快又好,写出的文章既有整体感、画面感也更有逻辑性。
3.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写作并不是文字的拼拼凑凑,也不是无病呻吟。写作,或是一已之见的真实表达,或是内心感悟的真情流露,或是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剖析与普及推广等,它一定是有内容、有价值、有意义的。比如:读《史记》,能让我们拓宽视野和格局,以史为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秀品格;读《高效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阅读;读《神农本草经》,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中医知识,也有助于养生。
正是因为这些书籍里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内容,我们才得以从中学到更多,在阅读中有收获更多,这就是好文章的价值所在,虽年深岁久,却经典永恒、历久弥新。
以上只是个人对于好文章的一点粗浅认识,其实对于一篇文章的好坏,我认为,除了基本的语法和写作基本功之外,是不太能够以哪一个或几个标准准确衡量,都说“我笔写我心”,从作者的角度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得失苦甜或许只有作者本人更能体会,即便没有太多人能理解,只要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从读者的角度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每个人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同、赏析角度不同、喜好风格不同,所以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好文章源于生活,正如叶圣陶所说:“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生活中一切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悟皆是素材,也唯有这种生动、灵活、实用、走心的文章更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