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关于二战期间的书籍,内容大都是描述当时的战争有多残酷,人民的生活有多苦难。尤其是当时德国纳粹所设的集中营,更是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前一阶段才看过的《好狗朱迪》写的就是发生在集中营里的故事,生活在里面的人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每次看完这些书籍心绪都会久久难平。而今天阅读的美国作家苔丝.格里森的《焚曲》,再一次将我带入到那个黑暗的时代,体会那些生活在没有光亮的天空下的人们的痛苦。
苔丝.格里森的第一本小说《贝赛的堕落》刚上市就迅速跃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一举斩获两项悬疑大奖:爱伦坡奖、尼洛奖。她的每一本小说都是美国惊悚大师史蒂芬.金的必备藏书。
《焚曲》讲述了一个小提琴乐手茱莉娅在罗马一个古董店里买了一本音乐书,书里夹了一张手写的名为“火”的乐谱。回家后的茱莉娅开始尝试练习这首曲子,发现这首乐曲超级难。曲子的前面像悲伤的挽歌,但是后面的音符开始加速,旋律开始变得扭曲。更为离奇的是在茱莉娅两次练习这首曲子的时候,两次她三岁的女儿莉莉都做出了极其残忍的事情,一次是残杀了家里的一只猫,一次用玻璃刺伤了茱莉娅的腿。茱莉娅陷入了恐惧,她和朋友一起去寻求这首曲子来源,在寻求的过程中,传来了当初卖她曲子的古董店老板被杀的消息。
书中还有一对二战期间生活在意大利的男女,小提手洛伦佐和大提琴手劳拉,他们因为音乐而相识相爱。原本要参加一项比赛,演奏一个二重唱。但是战争快要来了,他们被通知不能参加比赛,因为洛伦佐是犹太人。紧接着意大利政府就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搜捕。洛伦佐一家都被逮捕,送到了波兰的集中营。而洛伦佐因为懂音乐,被留下组建了一个乐队,在焚尸炉前演奏,让音乐的声音掩盖焚尸炉里发出的凄厉叫声。因为那些军官自己也无法忍受这些凄厉的喊叫声。洛伦佐在一个夜晚梦见劳拉在演奏一首曲子,醒来后洛伦佐根据梦中的记忆把这首曲子写在一张纸上,因为记得不全,所以他又在后面加上了一些音符。
苔丝.格里森在这本书里采用两条线交替切换的写法,感觉像在时空机器里来回穿梭,穿梭在和平年代和二战期间那个恐怖的年代。作者很善于用文字布下迷障,让阅读的人迷失在看不清的云雾里,一层层交叠。我是提着一颗心,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一直到最后才落下唏嘘的叹息声。
在我们国家很多的作品里,都曾经会用到一个词叫白色恐怖。然而在二战期间,对于犹太人大概不论黑白都是恐怖的吧。因为纳粹政府不需要理由,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种,就让那里成了人间炼狱。真的无法想象当时纳粹政府的这种没有人性的疯狂念头是怎么产生的。本书直指纳粹的惨无人道,对犹太人和那个时代饱受迫害的人民的同情,也无情的揭露希特勒政府和墨索里尼政府发起战争导致很多人家园破碎,家破人亡的罪恶。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二战期间的恶魔遍布全球,我们的祖辈也曾深受其害。
流传甚广的“梁祝”是歌颂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死不渝的爱情的一首曲子。曲调充满哀伤,旋律缠绵悱恻,悲凉惹人泪,听着无不为他们的爱情扼腕叹息。而本书 中这首“焚曲”却无人敢演奏,无人敢说。这首曲子仿佛咒语一般,只要响起,周围就仿佛有无数幽灵在游荡。同样为情侣之间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前面是劳拉悲伤的思念,后面却是洛伦佐发出的愤怒的诅咒。这样带有幽灵围绕的曲子即使来到了和平年代,也无法阻止那些怨灵的哀怨。这些怨灵需要重见天日,需要真相来化解他们的怨魂。也许正是这样,这首曲子才得以重见天日,没有随着焚尸炉一起毁灭。人间需要公道。“火”就是被焚化在炉火里那些无辜灵魂的化身。扭曲的音符就是那些在炉火里挣扎的一个个灵魂。
每个善良的人都热爱和平,热爱自己的家园和亲人。但愿天使常在人间,恶魔永不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