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长大想当什么?这个小时候一直被问到的问题,然而与我好像没有太多记忆,倒是对初中一个同学的梦想记忆尤新。那个同学带着大大的远视眼睛,且颇有学问,他曾在作文中写到他要去到月球,在那里当一个特别富有的老板,穿着一身黑色的西服,带着墨镜。也许因为他描绘的太具体,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毕业有10多年了,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梦想实现了吗?
还曾记得有一个学习特别棒的初中同学,大学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学地质。然而因不喜欢,跨专业考上了上海交大法律专业研究生,最后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检查官。
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对于我们每个人儿时的梦想或者曾经想要做的事情都实现了吗?也许没有实现,因此你特别懊恼,懊恼当下的生活,觉得没意思,可巨大的生活压力或者自身能力的不足,让你无法冲破牢笼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也许一切特别顺利,你一步步实现了梦想,成为了小时候想要成为的人,却发现索然无味,有些迷茫。
我们跌跌撞撞的生活着,一直想要将人生过得有意义,却总是有些苍白无力,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有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生需要设计。没错,你没有听错,也许你听过规划,但也许设计更能让你展开想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那什么是人生设计呢?《斯坦发大学人生设计课》给了它的定义:“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如何设计呢?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告诉我们要保有好奇心,不断的尝试和努力,用设计的思维来设计我们的人生。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比尔·博内特,戴夫·伊万斯。比尔·博内特学习的就是产品设计专业,曾为苹果公司设计铰链以及多款赞誉有加的笔记本,还曾在玩具公司工作多年,设计了《星球大战》主题的超级英雄玩具。
而戴夫·伊万斯可不是一开始就搞设计的,他大学学习的是生物专业,后转读机械工程专业。在大学期间,他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够找到人生目标,虽然艰难,但最后终于找到了,他后来也曾在苹果公司工作,设计出了第一款鼠标,并负责苹果早起的激光打印项目。他也是美国艺电公司(它是全球著名的互动娱乐软件公司,主要经营各种电子游戏的开发、出版以及销售业务。)的共同创始人之一。
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也生活的很幸福,因遇到很多学生会问倒关于人生目标的问题,因此两人在一次午餐之后敲定了开设人生设计课。目前这个课程在斯坦福大学是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他们也开设了网站www.designingyour.life,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帮助。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将设计的思维及技巧通过这本书传授给每一个人。它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比如对问题的重新定义,记录美好时光日记,发现自己的奥德赛计划,通过原型设计(体验),低成本试错,找到可行的方案来创造我们的人生。
有一个朋友,财务的工作做了10多年,她感觉到了一个瓶颈期。偶然巧合,她帮助亲戚做保险,纯属帮忙,竟然一个月的收入比自己本职工作还要高。当她分析了现在的环境后,决定辞职,入职保险行业,开始了保险之路。这个故事与《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有不谋而合的地方,那就是她遇到了问题,而偶然情况下来了一次亲身体验,因此基于这个尝试,决定辞职,而转做了保险。
那对于我们具体要如何做呢?
心态
首先,我们要相信,无论我们现在处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当然每个人所面对的事情不一样,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学习别人,只是希望当我们陷入某一种情绪时,试着去接受,然后看看还有哪些可能。
其次,理解时空感。我们都活在一个空间里,这个空间是会流动的,当我们遭遇了什么,请坚信,下一秒就会不一样。当然也许很残酷,但请先接受遭遇带来的悲伤,再坚信下一秒美好的到来。
第三,关注过程,对失败免疫。当我们以为我们失败了,那也只是当前的失败。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那只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部分,那是个过程,不是结果。
所以请相信,人生是有多种可能的。
方法
首先,评估问题
我们总能意识到当下的生活好像出现了问题,却看不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比如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时,我们就想要换工作,可真的是工作的问题吗?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提供了评估问题的方法。评估内容包括健康,工作,娱乐,爱。我们可以把每一个都看做一个仪表盘,分别给它们打分,0-10分,完成打分后进行评估。
1.打分
首先健康。健康是基础,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健康包括身体的,心理的,情绪的。
其次是工作,有薪酬的工作,志愿者的工作,就算是全职妈妈,照顾家庭,小孩,这也是工作。
第三娱乐,这里的娱乐说得是单纯获得快乐的活动。而为了某个目标进行的活动,即使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也不算娱乐。
最后是爱,我们都渴望爱,别人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2.评估
当我们打完分,也许我们有的方面亮起了红灯,也许有的方面超级完美,不要紧张,这四个方面不可能全部完美,他们要的是平衡。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来确定每个仪表的比例,同时关注我们存在的问题,辨别哪些是重力问题,哪些是锚问题。
单身时,时间充裕,也许娱乐就会多一些,而成家后,有了孩子,时间大部分给了孩子,娱乐可能就少了些。所以我们要用动态的视角看待这四个方面。
如果是重力问题,那些不可操作,无法改变的问题,我们要学着接受。比如房价高的离谱,可这个市场环境就是这样,你无法与之抗衡,只有选择接受,把关注点放到可以有所改变的地方。
如果是锚问题,就是那些可以操作,却一直不知道要如何做,一直耗着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曲线救国。
人生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推翻现有的生活,重建新的生活,否则代价太大。所以不要着急说,那我的人生就这样了?!不会的,一切皆有可能。《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弗兰克曾说过,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选择的自由。是的,一个身处集中营的人都可以坚强的活下来,我们总能够看到更多的可能。
第二,记录“美好时光日记”
通过评估健康、工作、娱乐、爱时,我们发现了问题,让我们聚焦到工作上,因为我们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工作,所以如果它出现了问题,真的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是面对工作,我们真的只有换到喜欢的工作上才能够解决吗?
所以让我们与工作面对面谈一谈,使用“美好时光日记”记录下工作中的关键活动,并安排每周进行反思,找到工作模式。
当我们连续记录三周找到了我们让我们全身心投入、精力充沛、快乐的时刻后,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以投入的活动、精力充沛的活动,或者让我们感到快乐的活动为主题,去创造关联。不要担心,你可以非常发散,只要是你想到的就可以。
比如户外是让小明很快乐的点,他可以通过户外,扩展到远足,又进而想到高山,最后落脚到探险家,也可以想到很多分支,就这样一层层的往外去扩展。
最终通过最外一层的分支,找到3-4个让你心动的词汇,重新拼接,创造让你心动的想法。
也许这就是你想要的呢?
第三,奥德赛计划
通过思维导图,也许你看到了很多可能,我们需要将可能变为现实,在这之前也许我们需要将可能具体化,《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引入奥德赛计划。
《奥德赛》是荷马史诗的一部作品,讲得是奥德修斯历经十年回到家乡的故事。之所以叫奥德赛计划是因为这个计划也足够精彩。
所以请思考三个计划,可以是思维导图中你发现的可能,也可以是你头脑中正在思考的计划。记住这三个计划是三个主题,不是一个主题下的三个版本。它们一定是让你激动万分。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更充足的动力。同时计划是5年的计划,这个时间最合适,因为3年太短,7年太长,太短让人急促,太长让人丧失信心。
有了计划,我们是不是就要立马抛弃现有的生活,扑到美好计划中去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开始行动前,请先进行原型设计。
第四,原型设计
什么是原型设计呢?《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提到,原型设计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次实际的体验。
为什么要进行原型设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发现我们的计划是否值得去做,还是这个计划仅仅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原型设计由两部分组成,访谈,体验。
在体验前,我们需要就去访谈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去问问他是如何开始这份工作的?他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如果你要进入这个领域,他有什么建议。
切记,这不是面试,只是给自己一个探索的机会,去了解这个领域。
当你关联到这些人后,他们很有可能会为你提供体验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去自己寻找,找更多的体验的可能。
其实原型设计就是小成本试错。比如你认为坐在咖啡馆里看书是件特别惬意的事情,因此你想要开一个咖啡馆。可是开一个咖啡馆背后的事情也许你并不惜花,比如收拾碗筷,管理人员等等。当我们去找一个咖啡馆去打工后,也许你能看到自己更真实的需求。
原型设计可以更正我们的想法,更高效的前进。
第五,学会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选择,即使我们选了,我们总会认为还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选择。《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中就如何选择给我们提供了四个步骤。
步骤一:收集选项。
步骤二:缩小列表范围。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列出的选项不够导致我们无法选择,而是选项太多,让我们失去选择的能力。
步骤三:明智的选择。最可怕的是纠结,所以我们要利用多方面的觉知来选择。所以我们要提高这个觉知,可以通过冥想,记日记的方式让我们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
同时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可以做一个体验,按照已选择的去过一天,看看会带来什么感受。而不是纠结。假装你按照A生活,你会是什么状态,那假装B呢?
步骤四:放手一搏吧。
不要纠结,把后路断掉。我知道很难,因为我也做不到,可根本不存在更好的选择。当下的选择你做出来了,必然有你的理由。选择可以调整,但不是用来纠结的。所以快速进入,小成本试错,及时调整是我们要做的。
第六,对失败免疫
我们无论做什么,内心总会给做的事情下一个定义,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然而这样的定义,并不能给我们提供指导意义,有时候只看到结果让我们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我们人生是一个无限游戏(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让游戏继续),我们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失败重构练习,建立对失败的免疫。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想要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生。我们努力过,坚持过,拼命过,可有时候就是不如愿。我们会想,那也许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吧。
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生当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还不知道是什么样,我们如果用设计的思维去探索,去创造呢?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认为“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可能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让我们保有好奇心,使用人生设计课教授的技巧找到更多可能性,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无限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