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小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气温降到16度,关着门窗,在屋子里也要穿长袖衣服了。
上午看朋友圈,看到芹姐在单位值班,我微信留言,请她中午来家里吃饭,我熬大锅菜吃。
芹姐最不喜欢麻烦人,每次让她来家里吃饭,十次有九次拒绝。这一次,可能是下雨,竟然答应了,我谢她:“感谢给面子。”
午饭时,我俩闲聊到一个被村里人诟病的媳妇。
这个媳妇叫兰,她老公叫强。强十几岁的时候,生父病逝。生父在世时,赌博的厉害,没钱了还去偷,因此还坐过牢。彻夜赌博伤害了身体,早早离世。
强的母亲叫亭,丈夫死后带着一子一女艰难度日。后来经人介绍,和老郭再组家庭,一起生活。
老郭是东边魏县人,老实本分,吃苦耐劳。妻子早逝,带一五六岁小儿,在我们这边工地打工。
亭与老郭再组家庭后,两个人彼此珍惜,又都舍得吃苦,一起去矿区开馒头房,俩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忙碌,给强盖了新房,娶了媳妇。
村里人都夸老郭这个继父有情有义。
强有点好吃懒做,娶了媳妇后,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他们两口子经常去母亲和继父的馒头房往回带面粉,还经常要零花钱。
二十多年一闪而过。老郭为这个家也算尽心尽力了。他和亭两口子关了馒头房,回村里住了。但是强的儿媳妇兰,就是容不下这个继父公公。住在一个院子里骂,逼得公婆又在房子旁边盖了一座小院子。这样还不行,还是天天找事骂继父公公。老郭和亭就搬的远远的,租房子住。儿媳妇仍然不依不饶,追到租的房子里骂。
亭和老郭被逼的没办法,俩人只好又出去打工了。村里人都瞧不上这个媳妇兰的做法,觉得她寡恩刻薄。
前几天,兰的儿子也娶了媳妇。我俩开玩笑说:“你说一个人尖酸刻薄,会不会有报应,让她也摊上个骂她的儿媳妇。”
芹姐说:“我相信有报应,就是我们不应该这样咒人家。你上次在赵校长跟前说起报应的时候,赵校长不是说吗,我们不应该有让人遭报应的想法。”
我想起我上次说的话,但是那次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遭报应这个话题。我只是先铺垫了一下而已。
伤天害理的人遇到了坏事情,我们一般习惯解恨地说他遭到了报应。可是我们自己呢?自认为不是坏人吧,也有遇到灾难的时候,难道也是报应吗?
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好有坏、有高有低的时候。生命就是祸福相依的。”
虽然如此说,可老祖宗留下来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比如《了凡四训》有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恶人,祸端就是会多一些。
做人,还是厚道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