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早上吃好饭,阳光正好,叫上朋友,一起出门遛娃。住在远郊,空气中弥漫着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小区毗邻田野,出门步行几分钟就到了一片菜地。
一到地头,“黄橙橙的油菜花……”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说着、唱着,然后沿着小路蹦蹦跳跳往菜地中间走去,由于南方雨水充足,菜地被储满水的沟渠分成了一片一片。我们和孩子们沿着菜农走出的小路一路向前,看到了油菜花,蚕豆,豌豆,蒜苗,草头等,我们一一介绍,孩子们还不到三岁,对静态的植物不太有持久的兴趣。突然,蹦出来一只青蛙,这下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高兴的尖叫起来。然后视线追踪着青蛙的足迹,青蛙并没有感到被打扰,一会缓慢的爬着,一会蹦几下,孩子们追着看了几分钟,青蛙钻到草丛里了。意犹未尽,孩子们迟迟不愿意走开,大人们告诉他们,青蛙要睡觉了,我们明天再来看,这下才引着孩子们离开菜地。
在动物园里看过几次青蛙,孩子的反应都没有在菜地偶遇来得如此激动,可能在动物园里接触太多动物,注意力被分散了,也可能是田野的一切因为自由而充满乐趣。
周四,天气阴沉沉,吃好早饭,和宝妈朋友约好来到菜地,寻找昨天的那只青蛙。沿着走过的路,却不见青蛙的影子,孩子们着急了,一直询问:昨天那只青蛙去哪了?可能在草丛里,可能在菜地里,可能……,无数种可能说出来之后,孩子们还是不依不饶地追问,他们不愿意看油菜花,不理会飞来飞去的蝴蝶,面对越来越着急的娃们,我们就要无计可施了。
柳暗花明,突然,我的视线扫到了水渠里,哇,好多蝌蚪。很快,孩子们也看到了蝌蚪,开心极了,蝌蚪拯救了这一天,孩子们尊下来认真观察一群群黑簇簇的蝌蚪,嘴里嘟哝着:青蛙妈妈捉害虫去了。观察了半个小时蝌蚪,我们说回去吃午饭,吃好饭下午来捞蝌蚪。吃好饭,下起了大雨,只好安抚娃,明天雨停了,再去捞蝌蚪。
今天早上孩子一醒来,就嚷嚷着说:瞧,外面不下雨了,可以去捞蝌蚪了。吃过早饭,带上小桶和罩虑,踩着泥泞的土地,去捞蝌蚪啦。捞了几只蝌蚪后,孩子们又用小棍兴致盎然的捞海藻。准备回去时,又看到了几十米外圈养的母鸡,走近一看,一只母鸡在下蛋,又观察了好一会,就这样,回到家肚子饿的咕咕叫。
不出意外,下周继续,观察蝌蚪渐渐变成青蛙,观察母鸡下蛋。
也许生命的绚烂基于个体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在孩子还小时,增加大脑的真实体验,激发孩子的探究乐趣,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