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赵桓这个人,怕是知道的不多。可是他说过的几句话,只要是识字的人,怕是大都知道。不识字的人,也可能能用来教诲教诲别人。那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一定觉得熟悉吧?这出自劝学篇。
全文如下。
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
作者就是赵桓。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做皇帝。他就是宋真宗赵桓。
少年时候读这句名言,非常喜欢,几乎就做了座右铭。如果年已不惑,对事物的认识多少有了主观深度。再读起来,却咂摸除了苦涩的味道。
读书,到底是为什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财富权贵。读了书,就能得到这一切。整个文化史,贯穿着“学而优则仕”的利益观。
有一个父亲问孩子,你读书为什么,孩子回答,发大财,娶漂亮女人。父亲扬手一巴掌。孩子又说,为了名扬天下,红颜相伴,父亲慈爱的摸了摸孩子的头,赞赏的笑了笑。我实在分不清,这其中有什么区别。
书是信息的载体。作用是传递知识。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正是有了文字,使得人类的智慧得到了延续和汇聚。不再以为个体的死亡而断裂。让群体能享受个体的思考结果。
自从社会有了阶级划分,摆脱贫贱拥有富贵的拼搏就不曾停止过。方法总结起来有两个。一个造反,一个是读书。一个是用刀。一个是用笔。难怪刀笔是连在一起的。造反包括了偷抢等犯罪形式,成本未免高了些。付出性命的成本不太符合经济学。所以愿意选择这条道路的人毕竟是少数。相对来说,读书就简单一些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激励着天下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着。
即使做不到这一点,还能在乡村教教毛头,混碗饭吃。
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从“察举”“荐举”一直到“科举”。始终给读书人一个梦想。读圣贤书,做人上人。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社会发展到共和国制度,这个现状还是不曾改变。怕是也改变不了了。我们分析一下。这是一个依靠获取知识改变自身现状,维系社会阶层贯通的方式。我们的社会,就象一个盐度,温度不同的海洋,分为多层结构。正是有了读书这个管道,才使得社会得以维持上下的一个贯通。否则,底层的人群,是永远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读过刘慈欣的一篇小说。小说中勾画了这样一幅社会图像。当社会发展到技术可以完成知识文化的直接灌输,一幅可怕的景象发生了。有钱人因为可以使用这种技术。造成了智力的飞跃,就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使得财富权利的积累更容易。然后更加发展这种技术。使得技术更完善。而穷人没有使用这种技术的能力,就丧失了选择高科技含量职位的机会。只能从事简单的劳作。变得更加贫穷。(这种现象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中就存在,正是因为读书,穷人才会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才会有希望。)其结果就是社会财富分配变得极度不平均。因了智力的飞跃,高智商者发展出了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还有社交方式,简单说,就是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这时最可怕的情形发生了,这些人,和穷人已经不是一个种群了。
也就是说,穷人,已经不再是人。
通过获取知识改变社会结构的途径,被彻底割断了、
这一幕只是出自作者笔下。不过你一定发现,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幸好,离我们还会很远很远。
我们还可以读书改变自己的现状,还可以通过享受读书的乐趣。
在我看来。读书除了入仕趋利。还有一个功能,只是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对自身智慧的培养。读书可以让我们与圣贤交谈,让我们对世界重新认识。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念。
我更看重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