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马王堆挖掘出一具栩栩如生的千年女尸,面色鲜活,发色如真。更令人好奇的是这静躺地下的千年女尸为何全身浸入水中?棺液为何物?又为何各层葬具之间只有椁室和内棺有液体,而中间几层棺中都没有存有液体?
图:马王堆不腐女尸
从发掘资料来看,此椁室内液体深约40㎝,内棺液深约20㎝,中间三层套棺均无棺液,棺壁也未见渍水痕迹。发掘人员通过肉眼来看,棺液呈棕黄色,微浑;而椁液基本无色,透明。借助仪器无机分析,两者差别甚大,椁液和墓坑里的积水则比较相像。
图:内棺和棺套
至于棺液的来源问题,当然不会是由于椁液的水位升高而灌进内棺的,因为毕竟中间三层套棺均无贮水,也无水渍痕迹。另外,从内棺的材质和胶封状况来看,也几乎没有从外界进入内棺液体的可能性。所以说,专家推测,棺液肯定是封棺之前就兑进去的,可能是防腐剂,特别是过去所见过的“火洞子”墓内均没水,所以就更加证明只能是提前注入。但棺液果真是防腐剂吗?
图:内棺棺液
根据棺液分析和微生物学实验表明,棺液中所含的有机酸是棺液具有微弱杀菌作用的重要因素。但其来源应该是尸体本身的脂肪蛋白质及衣服的蚕丝蛋白分解而成。因此,棺液也可以不是提前注入的。
图:女尸和棺液
那么究竟棺液从何而来呢?一方面:棺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尸解水”。成人身体所含水量越为体重的60%~70%,人死后,在组织的自溶、腐败过程中由于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和体液外渗就产生了大量液体。
根据解剖前尸体的体重34.3公斤来看,应该能够产生80升的“尸解水”。但并不是全部棺液都是尸解水,那么其他的液体是从何而来的呢?
图:椁液
另一方面就是墓室内潮湿的水蒸气(气相水分子)经过棺壁进入馆内,并不断融入“尸解水”中。由于南方地区雨水较多,所以墓室内会较为潮湿,在地下环境中易产生大量水蒸气,而内棺液体浓度较高,分压大于室内水蒸气分压,所以,棺外空间中的水蒸气在透过棺壁后达到较高湿度便不断的凝结于“尸解水”中而形成棺液。
图:马王堆地宫
所以根据“尸解水”和水蒸气凝结可以解释神秘的“棺液”现象,但是此棺液真的可以防腐吗?
根据棺液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实验表明,该棺液的防腐作用极其有限,因此早期几乎是无助于尸体的防腐。但是,经过大量的“尸解水”和水蒸气的凝结而形成棺液并逐渐能够浸湿尸体时,对尸体的长期保存就开始产生作用了。
但神秘的“棺液”只能是在密闭的墓室和棺具中才能长期起作用,倘若棺木腐朽,棺液必然也随之流失,无法有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