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把人生比作是一场有去无返的旅行,路过的都是风景。
可我更愿意把人生比作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戏里没有导演喊“咔”,没有摄影喊“过”,主角是你,配角也是你,故事的走向,脉络,精彩程度全由你定。
你一个人决定了整场戏的最后呈现的质量。
五月,真是个多愁善感的月份,从这个月那些老文青们高频发的新歌可以看出来,这不今天李宗盛又重出江湖了。
今天本来早早洗漱完毕,在做完每天固定的打卡后,想好好睡一觉的,可翻来覆去怎么也不肯闭眼,在上铺看着放桌子上的电脑,时钟已经过了12点,我还是起身下铺打开了电脑。
最近老是失眠;
我把这个症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实在撑不起自己梦想,所产生的焦虑。
2018年,栀子花又开了,栀子花开的时候,总会伴随着离别、伤感、怀旧、青春、不悔、不散.......这种矫情的字眼。
但当今年栀子花开放的时候,倒少了些留念,因为几乎所有的能盛放情绪的空间都被那两个赤裸裸的字眼给填满——迷茫!
2.
今天,学院又开始催要三方协议了,学校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份工作,它想要有一个好看的毕业率,院长、导员、老师,他们都变着法的去和附近比较好的企业签合作,一场场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隔三差五就要举行一次。我们隔三差五的会被叫去开个不明所以的招聘会。
我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目前来讲还是非常明朗的,身边有不少的同学已经在中建、中铁拿到了offer。
可就在这样的强行逼迫就业下,还是有大批量的同学不愿意签三方协议,不想去招聘会,不愿去应聘。
大家像约好了一样,就等着,耗着,谁对自己的未来都不那么清晰,也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在等什么?
“几乎所有人都猜不透我们到底想干什么?毕业不找工作难道读完大学四年要回家种菜吗?如果真的是想回家种菜的话,那他一定是疯了。”
“其实我们没疯,我们只是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迟迟不愿应聘建筑公司,是因为在大学四年学习建筑学知识的时候,我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专业,毕业后尽量不要从事这类工作。
可我们集体陷入了矛盾,纠结如果自己不从事这专业的话,那是不是四年学就白上了,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从七年前开始就一直在做无用功?这是个多么可怕的信号。
我们有些人还在犹豫是不是该向现实低头,毕竟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都认为他今后一定会走土木这口,也都一致认为土木工程实在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可我们也在观望,看除了专业对口,是否还会有其他的出路。
我也一直在踌躇,一直举棋不定的不知该往左还是向右,走土木工程施工方向走的话专业对口,刚入工地就月薪6k且包吃包住,今后就往建筑师,工程师的方向走,我有想过自己十年后混的最好的模样。
如果不走本专业的话,那就是做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字方向,在前十年我会找一个比较不忙的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读书,写字。
十年后等我积淀足够的文学素养,我的能力配得上我自己的梦想的时候,再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字的创作中去。
前十年让我好好坚持自己这仅有的一项爱好就好。
可这样的风险很高,很有可能十年后我还是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子,给不了家人富裕的家庭环境,给不了自己体面的生活境况。更可怕的是十年后,我写的东西依旧没有人愿意看,我不敢说到那时候自己还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不后悔。
3.
这一辈子能够努力到自己有能力撑起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得有多爽。
最近迷上了一档综艺叫《这,就是街舞!》看他们随着音乐的律动有节奏的晃动自己的肢体,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舞蹈事业中,每次只要音乐一起,他们就条件反射的摆动起来。
他们有的开培训班,开工作室,做编舞,接演出,参加各种街舞比赛.......
那是一群追梦的人,他们所受的苦没人会懂,但只要音乐响起来,在跳舞的时候他们展现的是从未有过的自信。
日本最年轻的临终关怀大师大津秀一在目睹了10000例病患临终遗嘱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
书中的前五名是:
5,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4,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3,没有对深爱的人说“谢谢”
2,没有认清活着的意义
1,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写下:
人生后悔想做没做的事,
远远大于做错了的事。
以后的工作会占据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之外基本陪我们最多的就是工作了。
所以在这十字的关口,大家会变得格外敏感,会格外的谨慎,在工作的选择上,有些人选的是工资,有的选的是平台,可也有一群人选的是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以前听到清华学子毕业后回家养猪的新闻,我笑他:“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吧?”
现在我会赞叹他是个英雄,能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家人,与社会公然对抗,一个书生却像战士一样为自己活着。
最后送一句话给还在犹豫的大家:
人生仅此一次,请做自己喜欢的事,
莫问前程如何,但求落幕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