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卿弋 图|卿弋
前前天,也就是冬至那天晚上,我兴高采烈地和一个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道了一声“冬至快乐”,一时兴起便问他是否知道九九消寒图,附上了一张我被推上去临时赶鸭子画的一张九九消寒图。他回应说不知道,又发了笑了笑的表情包,说应该是我的社团活动吧。我刚想夸他聪明,未待我按下发送键,那边又传来了一条信息:“不过说实在的我真的不喜欢这种没多大意义的活动。”
我一时愣住,心里有些堵,便迅速打下了字,发了过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倒是没啥,只有自己身处其中才懂得其中的意义吧。”
接着他就发了一大推的信息,具体说啥我记不清了,但大概意思是参加社团部门是不务正业,毫无意义。
这让我陷入了思考。在大学里参加社团部门真的是不务正业,毫无意义吗?
兴趣使然,我加入了学校汉服社,一开始只是因为喜欢汉服的美,觉得穿上汉服很好看。可当我在这个社团待的久了,才发现我认识到不少事情与人。知道了电视剧里面的人穿的是影楼服,而非汉服,了解到了汉服与影楼服的区别,例如形制、制作材料等,获知了汉服的来源,也知晓了原来和服、韩服与咱们汉服有解不开的联系,学会了制作簪子、跳韵味十足的汉舞。也是参加了社团,我才知道原来12月22是全球汉服出行日,大家一起穿着汉服,让我有一种归属感,原来自己也有伴。出席各种重大的活动,如“花朝节”、“成年礼”,我认识了一毕业的学长,他是在法院工作的一个很厉害的人,会很多事情。他每次都会在我们社团活动的时候出席,专门给我们拍照,我喜欢拍照,大一那年的汉服出行,就是因为我脸皮厚,让他帮我拍了好多张,我最后才拥有了很多汉服美照,从此也与他熟络,要拍照的时候,别人也愿意帮我,这算不算是人脉的一种积累?我觉得是。
而且在社团里,我还认识了文学社的编辑部部长,大一的时候我不知道还有文学社,后来才知道,一直很遗憾没有参加,是她给了我这个机会,纵使我并非是文学社的成员,她还邀请我成为文学社的写手,将我的文章发布在掌阅上,让我的文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难道不是给我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吗?这不是参加社团而得来的吗?
此外,我还参如了校级部门的记者团,专门做采访以及策划学校报纸、写稿。我喜欢写作,在做报纸的过程中,我被逼着思考怎么写,在这种自己强逼的紧促状态中,我倒还写出了一两篇像模像样的文章,也算的上是自我突破的一种吧。而且我通过了采访,认识了一些比较杰出的,例如在我大一的时候,部门那边要写人物专访,我线上采访了一名13届毕业的师兄,他获得过很多文学奖,也是报刊记者。采访完之后,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帮助了我很多也教了我很多,我选导师的时候,他一个个帮我分析那些老师都是怎么样的(他和我是同专业的,很多老师一样),也教我如何写文章,他于我而言,亦师亦友。比如这个寒假,我说我要去商场打兼职,挣一些钱买相机,他就和我说,去商场兼职没有多大的实践认识,不如去他开的培训班教文学吧,包吃包住,还可以带我去逛青岩古镇。于是,我便订了飞机票,寒假一来,便去我从未去过的世界。
如果我没有参加部门,我便不会通过采访认识他,如果我没有认识他,我就没有这个出省的机会,我很庆幸自己参加了部门,而且,我在部门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相机,如何做策划书,如何做报纸,写时评等。
所以,对我来说,参加社团部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大学里的我们不仅仅只是埋头学习,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展它,在兼顾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操作能力、扩大一下下人际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