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基督山伯爵》,一本厚厚的书,惊叹于大仲马对欧洲历史的熟稔,惊叹于大仲马故事构思的巧妙,可最让我惊叹的是大仲马对人物情绪的描写。那一颦一笑,饱含深意,对我简直产生了“狂轰滥炸”的效果,如同嚼了一口又咸又辣的食物般刺激过瘾,把我引向对人的表情观察。所以这次在看《摩纳哥王妃》的时候,观看的角度便侧重于人物的表情变化。
对问题的分析,必须基于特定的假设、角度,将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摘去,才能得到有用的结论。所以我在展开对《摩纳哥王妃》的分析时,是从人物的情绪变化着手,准确讲是从妮可基德曼饰演的Grace的部分表情进行分析,而不去考虑其他角色是否表演到位,乃至电影情节本身是否符合历史等其他角度。
首先,我要分析的便是希区柯克对王妃的拜访。王妃在演艺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而一切在演艺事业上得来的荣耀在她选择嫁入王室后便逐渐褪去光芒,她需要做的是当一个合格的王室成员,而那颗对演艺事业赤诚的心并没有冷却。当她从希区柯克口中亲耳听到他对自己的邀约,那眼中闪烁的是兴奋与喜悦,仿佛一只久困于笼中的金丝雀看到了能够自由飞翔的机会,而当希区柯克关心她当前生活状态时,她的双眼迅速从屋顶一扫而过,嘴里表示一切还好,可这种不适应已经通过神态表示出来,实在是巧妙,耐人寻味。
第二幕给我很大感触的是她征求丈夫关于自己重返演艺事业的意见时。嘴里说的话语充分表明自己对丈夫意见的足够尊重,可她渴望的眼神却好像在不断重复着“快点头答应我重返演艺圈吧”,这种期盼的心情就像孩子从母亲那边索求一块蛋糕一样。还有一处便是妮可基德曼对《艳贼记》中“If you touch me again,I will die”的几次风格迥异的演绎,一次是侧着脸庞,垂下来的短发正好遮挡了小部分脸,语气中透露出坚定,而有一次则是露出整个脸庞,用噙满泪水的眼睛说出那句话,透露出的是无力的、发自内心的不舍。
最后一个让我很欣赏的便是王妃向伯爵请教如何当好王妃这一角色时的场景。王妃对于摩纳哥王室和民众知之甚少,当伯爵首先惊讶于王妃对摩纳哥的不了解时,妮可基德曼不停眨动的眼皮所表明的内心的尴尬和嘴上说的“可以学的”形成鲜明对比,到最后向伯爵表决心时坚定的眼神和语气,这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向我展现了表演的艺术魅力。
当然,也有让我觉得平淡的场景。最后的慈善晚会上王妃的演讲是本片的一个高潮部分,王妃上台后的紧张感通过语言和肢体表现了出来,可本该渐入佳境,震撼人心的语句却不能把我带入,我想这也因为我自身艺术修养上的欠缺吧。从电影本身来讲,导演几次都把镜头拉向妮可基德曼的脸庞,这无疑是对妮可基德曼本身演技的认可,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妮可基德曼略显老态,但在多数情况下,她还是出色地完成了本片给她的任务。
表情狭义上是眼睛、鼻子、嘴唇和脸颊的组合,可这几个基本单元却演绎出的人物内心如天空般辽阔的境界,这本身不就是个奇迹?感谢大仲马给我的提示,让我在写作上看到了更多可能,感谢妮可基德曼让我看到表情与内心世界的联系。未来有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