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

提到孩子使用手机,我有很大的困惑,听陈彦东老师讲,他的女儿已经实现了手机自由,上网查查相关文章,都觉得孩子使用手机还是需要家长进行管理的,

今天中午,女儿要用手机录英语作文背诵视频,我问她需要多少时间,他说十分钟,于是就给她定了一个十分钟的闹钟,我就去做饭了,但是将近半小时了,她还坐在那里拿着手机,我把手机要了回来,她很不高兴,说刚录完视频,我说你怎么才录完了呢?她说你怎么不看看我都录了几遍?我说哦,那你上传了吗?她说刚上传,我说手机没电了,我给你充上电,就把手机拿走了,她不开心了。

我的问题是女儿每次学习用手机的时候都要,用手机干点别的。

我跟她说过,你不要趁机玩会手机,你想玩的话,我可以专门给你时间让你玩,但是她总不能做到,总是,在吃饭时要放故事的时候,先翻会儿手机,弄得面条都坨了,这次说了,下次还是这样。

我该如何应对女儿趁着学习打卡录视频玩手机,这个问题呢?


(一)提问部分:

1.您在群里的昵称:李秀利+南方        孩子的年龄:12

2.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女儿总是趁着学习打卡、录视频或放故事时玩手机,屡说不改。

3.辨识自己那时的感受

我很着急,光想吵她

4.提出问题:

我该如何应对女儿趁着学习打卡、录视频时玩手机这个问题呢?

5.(二)自答部分:

1.在内在理想父母的爱和无条件接纳的关注、观照下,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用身体、动作表达,过程中允许情绪流动:

我:女儿趁着学习打卡、录视频时玩手机,我会很生气。

内在理想父母:宝贝,我看到了你的生气,爸妈是爱你的,我会陪着你。看到你眼里有眼泪在打转,想哭是吗?没事,想哭你就哭吧,放声地哭出来,我会陪着你。

我:(放声大哭起来,哭了一小会就停了。)哭出来好像感觉好点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都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做错了什么?

内在理想父母:你觉得有些困惑,你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感到生气的感觉的原因是吗?

我:是的,我不希望每次都这样。

内在理想父母:是的,宝贝,抱抱你,可不可以感受一下当你觉得生气时,你的身体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我:现在我有些难以感受到,但是我隐约记得是胸部堵的感觉。

内在理想父母:很好,你觉得自己的胸部堵,你愿意把手搓一搓然后放在你的胸部再感受一下吗?

我:(搓了搓手,把两个手放在胸部堵)我想对它说:别怕,有我呢,别怕。然后我又好像有些委屈地哭了起来。我继续抚摸着我的胸部,重复对它们说:别怕,我爱你。说着,我忽然想对自己说:秀利,我爱你。刚一说出来,我又泪流满面。

内在理想父母:宝贝,你做得很棒,是的,你越来越勇敢了,你值得被爱,你值得被爱。

我:听到我值得被爱的时候,我忍不住又哭了起来。同时愤怒地吼了一声。

内在理想父母:微笑地看着我说:很好,真好,看到你这样真的很好,想哭就哭,想吼就吼,真的很好,我很欣赏你,宝贝。

我:委屈地流眼泪,不过感觉平静了很多。

内在理想父母:微笑地看着我。

2.去觉察,让你产生这种感觉时,内在的想法、观念是什么? 是否可以做一念之转?

想法:女儿总是趁着学习打卡、录视频或放故事时玩手机,可能是我做错了什么。

Step 1:这是真的吗?

不一定

Step 2:这是100%真的吗?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在什么情况下不是真的?

不是,有的时候可能是真的,我没有和孩子商讨好制定好用手机的规则。在学习时乱玩手机时则不是真的,学习时用手机只能用来学习。

Step 3:在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是如何反应?

我觉得我需要慎重地和女儿谈谈手机的使用规则了。

Step 4:对对方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让我自己更清晰应该怎么办了,对对方应该没有影响,因为对方不知道。

Step 5:把记录下的句子主语换成"我",如果句子出现两个主语,可以互换,是否更接近真相。

我总是趁着学习打卡、录视频或放故事时玩手机,可能是女儿做错了什么。

Step 6:把句子换成否定的意思。

女儿总是趁着学习打卡、录视频或放故事时玩手机,并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3.感觉这种感受背后,对他人的期待

期待女儿能把学习时用手机和玩时用手机区分开来。

4.感受这种感受背后自己的真实需要

暂时探索不出来。

5.如果有办法满足自己的真实需要,都有哪些方式?能列出来吗?

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先等一等;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感受;想想解决方法。

6.你感受到的对方的感受

与别人无关。

7.你感受对方的表现、症状和感受、情绪背后的需求:

(说明:如果没有,可以跳过。)

8.群里小伙伴的讨论对你的启发

正在寻求小伙伴们的帮助。

9.对这个所谓的问题现在的感受和看法

我觉得我应该和女儿好好谈谈,手机的使用规则,把学习用手机和玩手机区分开来,学习就专心学习,玩就开心玩。

王海勇 助教 :  如果把孩子趁机玩手机变成一种正常呢?是不是会感觉好一点?


其实手机象征的是社会,我们用一己之力对抗社会和趋势是很难的。怎么办?


一是把不带情绪的提醒变成教育的常态。

二是规范孩子玩的时间,明了玩的内容,尽量在开放公开的地方。

三是把注意力放在“庄稼”上,不要放在“草”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