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童年里,妈妈常常拉着我,在小小的店里给我买两个包子,自己啃馒头。
我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吃包子呀”。
妈妈说“快吃吧,妈妈不爱吃包子,就爱吃馒头。”
小小的包子,咬劲十足,肉嫩不腻,汁水还多,我幸福的吃着,不停的向外张望,小小的门脸,玻璃上用红色字写着”杭州小笼包“。
那香味一直铺满了我上学的路,一直飘香在我的童年里。有一次,邻居阿姨去杭州出差回来,我好奇的凑上去,满眼羡慕的问她“是不是一天三顿净吃小笼包了?正宗的是不是比咱家门口的好吃的多?”阿姨告诉我,杭州没有包子,我纳闷了很久,再跑去包子店,是啊,没错啊,是写着杭州小笼包呀,怎么可能没有好吃的包子呢?
是的,包子赋予了我对美食的憧憬,白娘子赋予了我对西湖的幻想,杭州,我和它虽未曾相识,却在心里早就是一座天堂。
工作以后,终于有假期来杭州,记得那是一个飘雨的季节,似一缕白色朦胧的烟雾,迷散在天地间。在飞驰的出租车上,我好奇的打望着这个高楼鼎立,绿意盎然的城市,陶醉在这片江南水乡里。司机问我“你知道阿里巴巴吧“茫然的摇了摇头,阿里巴巴?那是干什么的呀??”“那你知道马云吗?”我一副茫然的眼睛看着他“马云?那是谁呀?”师傅于是,不再搭理我了。呵呵,多年以后,当我每次忙着刷着淘宝都会想起来当年和司机师傅的对话,马云?那是谁呀?然后一个人笑的乐不可支。
也正是这段小住的日子,我穿梭在杭州的街头,吃过了新丰小吃的虾肉小笼,肥而不腻;尝过了甘其食的香汁肉包,皮薄汁多;品过了嵊州小吃的豆腐包,薄薄的皮微辣的口感。却找不回童年的感觉。似乎杭州这座城的小笼包真的如当年阿姨所说,不是特别的出彩。但是却让我爱上了这个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既有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时尚。每天睡到自然醒,推开窗户,新鲜湿润的空气里远处的山,近处的垂柳,衬着碧蓝的湖水,一副油画的意境。 漫步去楼外楼点个西湖醋鱼,排队去外婆家吃顿红烧肉,吃饱喝足,买一杯藕粉漫步湖边,走累了泛舟湖面,微风拂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湖面哼着小曲,暗自感叹着“这才叫生活啊!”
从此,每年都会来小住数日。虽一直没机会见到一面冰雪融化一面白雪皑皑的断桥美景,却每回都幻想着,在细雨霏霏的日子里,在断桥边碰到问我借伞的许仙。多么美的童话!是的,春天里细雨中的垂杨,夏日里骄阳下的荷花,秋天里浸月光的三谭,冬日里败落的残荷,都让我恍如梦境。另一番韵味中,我总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常常羡慕杭州人能生活在这么诗意的城市,在这里,哪怕只是穿着蚕丝的睡衣,盖着蚕丝的被子,泡一杯龙井,在窗前打望,也是幸福感爆棚。常常这样说,等我退休了,一定要在这里买个小小的房子,面向西湖,春暖花开。
今年,我又来了。
刚在前台办完入住手续,听见服务员对后面一个拉箱子的客人问“您有预定吗?如果没有已经满员了。”我疑惑着,问电梯口的服务员,才知道马云承包了酒店整整一层,有高管来杭州都是住在这里的,想起来很久前师傅的话,我笑了,又是马云!当年这个我迷茫的名字,今天已经把杭州变成了一座科技城。这里有汇聚了全国最厉害的互联网的公司,每年各种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召开,你看,沿着杭州文一西路往西,就是阿里巴巴的新总部,有超过两万的阿里员工,有450亩的园区。
走在路上,轻柔的风拂着我期盼的眼,在这个人间天堂,我竟然忘了身在何处。路上G20峰会的指示牌提醒着我们,今天的杭州的迅猛发展。它虽不像上海那么磅礴妖娆,不像北京那么大气端庄,却有着浪漫的气息见证着烟雨蒙蒙,白娘子和许仙牵手结缘;有千古的故事见证着朝代的更替。岳飞“还我山河”的墨迹未干,苏小小的文采犹在, 秦桧与妻子齐跪谢罪于天下; 康有为用“涛声怒断浙江潮”勇气变法……
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