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索拉
1
“你为什么总去星巴克买喝的,省点成不成?”
“我又没花你的钱,你少说一句行不行啊!”
几个朋友到艺姐那儿聚餐的时候,听到厨房这动静,我们几个对视,心想:完了,又来了。
印象里,这是艺姐和她男友第N次因为消费观问题发生争吵。
说起来,艺姐男友家境不算差,在广州也有两套房,只不过幼年家里背了房贷,他父母在消费方面格外节省,以至于他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特别小心,尤其讨厌那种品牌溢价的玩意。
而深圳长大的艺姐是家里独生女,从小到大吃的用的都是国外名牌,自己也在美国留学过,也挺能赚钱,按心情消费是她的习惯。
说起来,有些事情,越难判对错,越是折磨人。
这个道理,我们这些旁观者明白,艺姐也是。
所以当她和我们坐在星巴克的时候,她咬住两根吸管,将美式和抹茶星冰乐混在一起喝,还拍了张自拍发给男友。一气呵成做完了,又眼眶发红瞅手机,半天等不到回复,表情那个焦虑忐忑。
她问我们,“我真的很喜欢他,就是烦他总管我消费……可我从小都这样,现在也是花自己的,他怎么不能理解我呢?”
小富婆李子很直接,劝她分手,一针见血:“他这样肯定是他家庭氛围影响,等以后真嫁过去了,那才可怕啊。”
要是我这单身狗这么说,肯定要被艺姐说一顿,李子却有资格这么说,因为她的惨痛教训就发生在不久之前。
去年时候,李子处了一个对象,对方极体贴,是那种适合做老公的对象,两人交往了半年后,于年初开始谈婚论嫁。
谈到这个自然会聊到房子的问题,例如买房,但李子没想到,男方宁可买个二手房也不愿她一起花钱再买个新房,宁可回收那种土色家具也不愿接受价格更实惠的日系风,未来婆婆还给她发了一份家里平时花销清单让她照着这个标准学习。
一家五口一个月只花1000元,她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少看了一个零。
结果是什么?
她什么都忍了,还想给对方省钱,于是自己请了男方一家人到酒楼吃饭。
可她未来婆婆却因为菜单的上千元金额和酒楼经理吵了翻天,非要喊人家黑店,还当场抠喉要将吃下去的菜吐出来。而她男友在旁边还各种应和。
李子说,她那时吓得躲在工作人员后面,唯恐他们知道自己今日这身行头要几万块。
2
说实话,恋人的性格差异能磨合,但消费观如果有差异,生活等于铺满导火索,任何小事都能引爆双方情绪,直至两败俱伤。
原因很简单,消费观直指很现实的两个情况:金钱和家庭。
就像艺姐和她男友,在外人眼里,一个白富美,一个青年才俊,而作为恋人也是经济独立,但也因为是恋人,彼此经济状况和吃喝玩乐都很清楚。
在一起久了后,他嫌她大手大脚,她怨他爱财如命。
他们知道问题,只是从小到大的消费习惯已经扎根,热恋时期什么都能忍,热度散了后,做什么事都会涉及金钱,再多的爱意也抵不过定时炸弹。
我从日本旅游回来后,艺姐突然约我们喝一杯,但她这时候应该是和男友在广州见他家人。
当听到艺姐说她和男友分手了,我们几个虽已料到,但看她泪流不止,还一直问我们自己是不是太会花钱了,不然为什么他和他家人都会嫌自己,只觉心酸和心疼。
若说消费水平高的人,路上一抓一大把,说到底这事定不了对错,可是一旦恋人站在你的对立面,他的家人也多是有同样的消费观,他们的一言一语会无限放大你从未在意的细节,让你怀疑过去人生经历的诸多。
多花一块钱,都仿佛和他整个家族为敌。
这样的感情太累了。
她定期买入鲜花,只为给彼此生活增添仪式感,他却嫌她将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她精心准备了一场生日惊喜,想让两人过个美好的纪念日,他却关心她弄这些花了多少钱;
她新买了一个包还必须压低说价格,他从女性朋友那儿无意得知那个包要几万,却在争吵之时才扯出这件事……
消费观差异越大,碰撞越激烈,久而久之,无非伤人伤己。
3
选择消费观不同的恋人,还会让你的人生受限。
我高中有个学妹是典型的乖乖女,大学时期的男友要求她不能乱买护肤品和衣服,她听了,男友和她灌输自己的消费观,久而久之她也被“洗脑”了,结果就是临近毕业两人分手时候,她心想终于可以花钱了,却发觉有钱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好看的服装了。
长期被要求节省,她已经失去了时尚敏感度。和周遭一圈姑娘相比,就像个穷矮挫。
她给我们吐槽这事儿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以后必须要找愿意花钱的男人,不然感觉自己都要省成黄脸婆了。
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但倒不是说非要找个能花的,而是要选择消费观一致的。
如果你本就比较节省,对方认同这个消费观,至少当你在生活各方面都表现如此的时候,得到的不是“这人好抠”的反应,而是“真会持家”的鼓励。
如果你天生会花会赚,对方也同样如此,那么当你提到何时到哪儿玩的时候,得到的不是“怎么又乱花钱”的嫌弃,而是“这人真有趣”的认可。
说到底,一致,意味着合拍。
再深的感情也离不开花钱这件事,而这又与消费观息息相关,如果因为这个问题时不时来个观点碰撞,只会搅得彼此身心俱疲。
找个消费观一致的恋人吧,外面狂风暴雨袭来之时,至少彼此琐碎的日常少了个添堵的因素。
至少,你们都不会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