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文: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哉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悟原理:
大意是说,上天根据万物的本性加以呵护和生养,能够栽种的就加以培育,倾斜,枯萎的就让它覆灭。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这是上天的意志!所以大德之人必然承受天命。
我们看到了孔子对舜的赞叹,舜以至诚的孝心被相中成为天子,又以安邦定国,化育天下的伟大成就,展现大孝尊敬。舜不仅证明了有德者必有位,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人格典范,成为后人效法追随的榜样。
为什么有德者必有位呢?这里有三个要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上天随顺万事万物的本性而化育之成就。崇山峻岭承载苍松翠柏,阴暗墙角庇护苔藓第一,大者得其大小者得其小,才有鸢飞鱼跃,海阔天空,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展现了上天无上的仁爱。
在经典中,但凡展现天地的伟大,即是阐明圣贤的光辉。所以天地有好生之德,讲的是圣人也有好生之德。一个人若能学习圣贤,以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就能听懂他人无声的呼唤,进而以种种善巧方便来利益他人。
第二,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上天化育和成就万物,用的就是栽者培之,倾者覆之的方式,能够栽培的就培养他,不能栽培的就让他覆灭。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生死祸福,表面上看是上天的意志,其实都是自作自受。这里说的上天的意志,本质就是人生社会的规律,千变万化之中,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不变,一念善就种下了吉祥的种子,一念恶就种下了栽秧的种子。上天是栽者培之,还是倾者覆之?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善行或恶行。
《中庸》开课以来,我们曾多次扣问过自己,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对客户好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因为人只有一颗心,我们怎么对待客户,就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与爱人。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听懂客户无声的呼唤,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听懂孩子与爱人无声的呼唤,成为更好的导购员,就能成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爱人。
在四部曲的平台上,我们常常会听到学员类似的分析,比如企业遇到瓶颈后,我开始学习中华文化,没想到不仅企业走出了困境,家庭也和睦了。也有学员说,家庭出现裂痕后,我开始学习中华文化,结果不仅解决了家庭问题,在单位也越来越好。
问题不是被一个个解决的,而是一片片消失的,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最可思议,因为人只有一颗心,刚开始更用心的对待他人,感受他人无声的呼唤时,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有一句话一直让我们深受鼓舞:“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原本就不存在。”问题是怎样才能听懂他人无声的呼唤呢?这就是第三个要点,人生重大战略,建设自己心灵品质。
假如你今天戴了红色墨镜,放眼过去,整个世界都是红色,只要不摘下眼镜,这个世界的缤纷多彩就与你无缘。摘下眼镜,你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从最根本处说,每个人都是在用心感受这个世界,但每个人的心上或多或少都沾有尘埃。心原本如明镜,可以洞彻万物的本质。但凡有尘埃在,明镜就会变成昏镜,甚至哈哈镜,世界因此失真,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会扭曲一颗空灵纯粹的心,才能敏锐感知身边的变化,建设自己心灵品质就是去除灰尘,让昏镜重新变成宁静,才能不偏不倚的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温度。
孔子最后感慨,大德者必受命,大德之人必定能够蒙润上天的护佑与福德,不仅拥有功名富贵等世俗足的成功,更可以拥有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子孙的孝顺与恭敬,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崇高的人生。
知要点:
总结今天学习的三个要点:
第一,上天随顺万物而成就之人,法天而行,以仁爱之心,利益和成就他人。
第二,生死祸患不是上天意志,而是自作自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理昭昭,亘古不变。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地不仁,方显大仁。
第三,人生重大战略,建设自己心灵品质。
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原本就不存在。学以至此,相信同仁们已经越发感受到中庸穿越时空、润泽心田的深邃智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奥妙何在?明天我们继续一起穿越时空,回到中华文明的清晨,重新出发!
没人拒绝你,真诚对他好!
今天我们学习第24个客户接触点,交易,主题是付出与收获的永恒等式。李丹是一家健身房的老会,原因工作调度无法继续健身,所以想把会员卡转让给朋友。李丹祥自己跟店长也挺熟了,还经常介绍客户过来转卡这点儿小事儿,店长肯定帮忙办理,于是李丹和朋友来到了店里,店长却拉着脸说需要交300元转卡费,李丹觉得不合理,双方就开始讨论其他的可行方案。争执一番后,李丹有些不耐烦了,说了几句抱怨的话,结果店长一下子怒了,站起来还甩了凳子。李丹觉得真是惊骇,一件原以为很简单的事竟然闹成这样,李丹阵阵心寒,发誓再也不会来这家店,更别说介绍客户了。
是这样的,客户和商家的每一次交易都像一场博弈,客户极力争取自己的利益,商家总想着从客户口袋里再多掏点儿钱,最终陷入战争,两败俱伤。
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呢?回到问题的本质,答案才会清晰。你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生意大小,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回到3500年前,商业从商朝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五马换六羊,到后来用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总之,千百年来商业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等值交换,所以商业的本质就是等值交换,千古未变,之后也不会变。
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我们就会明白你付出多少价值,就会收获多少价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价值等于有形价值加无形价值,那么等值交换的等式就是有形价值+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无形价值,左边是你所付出的,右边是你所收获的,这就是等值交换分毫不会差,这个公式极其重要,你若方便,拿出一张纸写下它,它能助力你理解今天的课程要点,你若不方便,可以在脑海里过一遍这个等式,这是一个永恒的等式,下面我们一起验证这个等式。
举一个例子,三个苹果等于十元钱,也就是三个苹果和十元钱是等值的。客户花十元钱你就要给客户三个苹果,但是在实际交易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交易场景,我们取其中的三种。
第一种场景,客户给了你十元钱,你给了客户四个苹果多给了一个,客户一定十分欣喜,感到物超所值,那么客户下次如果需要还会到你店里买苹果,即便不再需要也会帮你传播口碑,那么这个交易场景用公式呈现出来是什么呢?四个苹果=十元钱+个人品牌,左边你多付出一个苹果,右边你收获的有形价值十元钱不变,但你的个人品牌提升了。伙伴们,客户愿意传播口碑,你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个人品牌得以提升,你不吃亏,这是等值交换。
第二种场景,客户给了你十元钱,你看客户带着四个孩子,三个苹果肯定不够,就特别的给客户多装了一个,但客户走的急,没看到,你和这位客户也许一生就见一次面,无法传播口碑,这时候等值交换是否继续存在呢?利益他人,快乐自己,今天你损失了一部分有形价值,但你今天一天都很快乐,内心还升起一份力量,升起一份对自己的赞叹,这不是一份无形的财富吗?
正如导购员张丽说,当自己不再套路顾客,内心没有了焦虑,每一天都很开心,真是少赚点儿钱都不愿回到过去,所以这个场景的公式就是:四个苹果=十元钱+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先进买不到,所以你不吃亏,依然是等值交换。
第三种场景,客户给了你十元钱,你缺斤短两,给了客户两个苹果,你付出的价值减少了,相对应的,你收获的价值一定减损,在夜深人静时,你会感到良心不安,甚至无形中给自己贴上了。我是缺金短两的人,我是不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的标签,这是在降低自己的心灵品质,给自己的人格做减法呀,人格值多少钱呢?这下损失大了,所以这时的公式就是,两个苹果=十元+损失人格。仍然是等级的伙伴们,这就是商业的本质,等值交换,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分毫不差。
现在我们再回到李丹的案例,那场交易呈现出来的等式就是三个苹果等于13元加损失人格。店长付出了三个苹果,借助一次特别的机会,却想收获13块钱,那么结果就是损失人格,客户流失,付出和收获是永恒的等式,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因为有更多的回报排队等待着我们,在起心动念上对客户好,客户利益最大化,你的利益随之最大化,这就是好人好自己。
最后,我们呈现交易的方法和心法:方法是用等值交换公式,做交易。
心法:好人好自己,
实践作业:
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个公式:
有形价值+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无形价值
另起一行,付出等于收获,接下来的生意就用这个公式去算账,你会发现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课后思悟:
有时候感觉整理笔记是在做课程的搬运工,但是昨天停下整理之后,感觉听完课程就雨过地皮干。脑海中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于是一大早又开始了笔记整理!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是在告诉我们中庸之道践行起来特别的难。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觉道理都明白,但和生活真实链接却不能却很难做到。
但我一直坚信,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悟化的过程。虽然这个提升的过程很艰难也很漫长,但一天进步一点点,不奢望真正的做到中庸之道,只要不偏离中庸之道,就是很大的进步!
今天的课程《中庸》部分的学习,让我感觉到了一切不是上天自有安排,是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生收获,什么样的果,在起心动念上向善而为结果就不会差。
今天与客户的接触点和《中庸》的这部分内容连接特别紧密。也是在教会我们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真诚待职,不要贪恋小便宜,或者总是算计别人。有时候看似你占了便宜占了上风,其实丢了人格,丢了魅力,岂不是更大的损失吗?
一定要相信老师教的这个等式法则。一切都是等值的,付出和收获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