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陷入“睡眠地狱”了吗?请记住:掌控睡眠才能掌控人生

前两天部门同事半夜发了条朋友圈,配图是满满一桌各种各样的助眠药物,瞬间引起无数好友唏嘘又共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有人说一句“我昨晚睡了个好觉”,就能立刻引来一大波羡慕与嫉妒的眼神。

睡个好觉,成为了新一代的奢侈品。

在连续几个月饱受难以入眠的折磨后,我翻开了这本号称“失眠人士救星”的《斯坦福高效睡眠法》,试图从中找到方法,拯救被失眠拖垮的身体。

如果你也有失眠的困扰,不妨随我一起,探寻睡眠的真相。

越来越多人,正在欠下睡眠负债

我们好像在走入一个失眠的时代。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剧增下,一天24小时,好像怎么都不够花,留给睡眠的时间不断减少。

而更可怕的是,仅有的几小时也被失眠、噩梦、早醒所折磨,到清晨徒留满身困乏疲倦。

加上电子屏的侵扰,越来越多人跌进了失眠的漩涡。

公司上班时,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不再是“你好”,而是“我昨晚又没睡好,你呢?”

日复一日的缺觉,导致工作日变得越发难熬,工位上此起彼伏的都是叹气声与哈欠声,抬头对视,只见彼此浮肿的双眼和乌青的下眼圈。

“白天打工,晚上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只有结束了工作、哄睡了孩子、干完了家务后的凌晨,才有片刻属于自己的时间。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 2024》指出:中国人的睡眠质量较前两年大幅下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面临睡眠不足的问题,超过40%的青少年每日睡眠不足8小时。

大众普遍陷入了“玩手机-晚睡-睡不好”的恶性循环中。

也有很多人,明明睡了很久,可仍然感觉浑身疲乏,好似熬了个通宵。

作者采访了不少人,其中70%以上的采访对象都觉得“很难入睡”“睡眠不足”“睡了觉也不解乏”。

对睡眠这件事,人们普遍的印象都是不满意,但大部分人都没意识到,注意力涣散、身体状态不佳等问题,都来自于睡眠的不足。

书中提出了“睡眠负债”的概念,睡眠不足就像欠下利滚利的债务一般,随着失眠次数的增加,不断叠加对身体的伤害,直至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最终导致身体和大脑都不受控制,自行“破产”。

金钱的负债可以偿还,而睡眠的负债无法偿还。

你陷入“睡眠地狱”了吗?

众所周知,不睡觉对身体有害。

书中列举了不睡觉的危害:

胰岛素分泌紊乱、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

控制身材的瘦素停止分泌,增加食欲的胃饥饿素加速分泌,引起肥胖;

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高血压,增加焦虑症、抑郁症患病概率……

可虽然人人都知道缺少睡眠的危害,主动或被动失眠、缺觉的人仍旧飞速增长。

书中有一句话:“人生1/3的时间是在黑夜中度过的,但是它却直接决定着余下的2/3。”

夜里欠下的债,都将由身体在白天加倍偿还。

美国Sleep学术杂志曾做过一个实验,从医院选出值夜班和不值夜班的医生一共20人,对比他们清醒时的状态。

实验中,让这些医生观看5分钟的显示屏画面,其中会随机出现约90次的圆形,每当圆形出现的时候就要按下按钮。

结果,不值夜班的医生们,正确率均为100%,而值夜班的医生们,平均会出现三到四次的在好几秒内对图形毫无反应的情况。

这段毫无反应的空白时间,其实是大脑进入了瞬间睡眠,是大脑在欠缺休息下启动的防御机制。

虽然只有短短几秒,自己不会察觉,可试想一下,如果是在驾车马路上行驶,恰好这几秒中横穿出一位行人,或者有车抢道,大脑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

要知道,在驾驶时速60千米的情况下,4秒的分神,车就已经飙行出去近70米了。

而这,也是不允许疲劳驾驶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一到周五晚上,便觉得“每天就是周末,我可以放纵一下”,便毫无节制地熬夜,只寄希望于周六白天狠狠补觉,把这透支的睡眠补回来。

那么,周末补觉,有用吗?

书中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有一项实验,让10个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 7.5小时的健康人士,在实验期间每天在14小时内随心所欲地睡觉。

第一天大家都睡了13个小时,第二天开始睡眠时间就开始不断减少,十几天后哪怕躺在床上五六个小时也睡不着。

等到3周以后,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固定在了8.2小时,各项研究表明,这8.2小时是这10个人的生理必要睡眠时间。而这也恰好吻合我们熟知的“8小时黄金睡眠时间”。

也就是说,这10个人每天7.5小时睡眠的状态下,距离8.2小时,每天欠下了40分钟的睡眠负债。

而他们偿还这些40分钟的睡眠债务,花了连续3周,每天花费14小时用于睡眠。

从现实角度看,我们想用一个短短的周末两天补足自己欠缺的睡眠时间,几乎不现实。

被固定工作时间限制、被生活琐事缠身的我们,不可能有完整的3周,每天可以花14个小时用于睡眠。更何况,大部分现代人每天欠缺的睡眠时间,远不止40分钟。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提升睡眠的“量”很难实现的情况下,提升“质”,便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睡一个好觉?

作者指出,健康的人,闭上眼10分钟就能入睡,身体各个机能开始运作,修复一天的疲惫与劳累。

仔细想想,上一次10分钟就入睡是什么时候?

是时候重视睡眠问题,为自己的精神与身体来一次深度的休息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调整状态,让自己重拾高质量睡眠呢?

我从书中,总结出4大方法:

1.不要忽视最初的困意。

夜晚来临,在连续保持清醒一整天后,身体各个机能会开始感觉疲惫,需要歇息,这时大脑便会释放困意,提示我们需要睡觉了。

而这最初的困意,十分珍贵。如果此时你选择了强撑,那么你就会发现,这阵睡意过去,便再难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而且无论睡多久都感觉没有休息好。

一场优质的睡眠,便来自于晚间这最初的困意。

当它来袭时,不要忽略,更不要对抗,抓紧把握它,放下手机、停止思虑,闭上眼睛,平静地享受随之而来的睡眠。

2.将体温调节到睡眠模式。

书中提到,高质量的睡梦中,人的体温会呈降低状态。

因此,体温的下降对睡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通常情况下,清醒时体内温度会比体表温度高2℃,而入睡后这个值便会不断缩小。

关闭体温开关,关键就在于缩小体表与体内的温差。

书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睡前90分钟洗一个热水澡,让身体温度升高;

上床时保持手脚温暖,脱掉妨碍散热的袜子;

将室内调到合适的温度,夏季不要贪凉,冬季不要贪热。

3.营造一个睡眠氛围。

在睡觉时,我们下意识会去关闭卧室的灯,关闭门窗,并提醒身边的人不要发出声音。

这些其实就是我们不自觉在为睡眠营造环境。

如果安静与黑暗都不足以让你入眠,那么你还需要接下来的加码:

换一个高矮适中的荞麦壳枕头,让身体处于最舒适的状态,而荞麦壳散发的味道,帮你安神镇静;

换一套舒适而好看的床上用品,让睡眠变得更有仪式感;

将电子产品远离你的床,给大脑灌输一种概念:床的唯一功能是睡觉。

4.关闭大脑开关。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无论环境营造得多好,只要大脑仍处于活跃状态,便无法入睡。

大脑才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试想一下,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是不是很容易犯困?

原因之一便是眼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处在单调的状况下,大脑便容易犯困,不再去思考任何问题,很容易犯困。

因此,在睡前可以试着让自己进入单调状态,读一读枯燥的书本、数一数羊,都有助于睡眠。

此外,保持同一时间,穿着一样的睡衣,在同样的室温下入睡,都有助于大脑更快进入睡眠模式。

写在最后

书中有个非常典型的实验。

实验人员让斯坦福大学的10位男篮选手连续40天每天都睡满10小时。

前两周这些运动员的表现并没有任何变化,但从第4周开始,他们80米往返跑的时间竟然缩短了0.7秒,罚球命中率提高了0.9个,三分球命中率也提高了1.4个。

而在此之前,这些运动员已经很久没有新的进步,被认为已经到达自身能力的极限。

由此作者得出结论,睡眠的确能提升运动表现的水平。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调剂。”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身体。

而高质量的睡眠,则是最低成本的养生。

愿书友们都能酣眠整夜,享受睡眠,拥有元气满满的每一天。

作者:墨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