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妈妈:“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父母得多狠心?”
B妈妈:“去寄宿学校,才能快速让孩子独立啊。”
关于寄宿制学校,一直是被双方观点激烈讨论着,寄宿制学校或许会让家长省心很多,但与此同时,我们会失去什么呢?......
我弟弟就亲身经历了寄宿带来的伤害:
12岁的时候,也就是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弟弟成绩不是很好,爸妈把他送到了市里一所小有名气的寄宿制中学,想着顺便还能锻炼弟弟的自理能力。
可是内向又从未离开过家的弟弟,突然变成了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可想而知有多不适应。
短短一学期内,他从130斤掉到90斤,还患上了肠胃炎,严重到吃什么吐什么,下学期几乎不能正常上课。
妈妈陪读半年才把弟弟调理为正常饮食。
身体垮了,学习就更差,全家都跟着干着急,与当初送进来的意愿南辕北辙。
到现在,弟弟身高始终比同龄人矮一截。
青春期的安全感缺失,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都可能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去寄宿制学校,是谁的需要?
家长给孩子报寄宿学校,本意都是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
孩子住校,可以有更高效的早读、晚修;****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独立、学会与同伴交流;****孩子在家写作业,没有时间精力管,想管管不好,学校都能解决;****寄宿学校集体作息,不容易养成拖拉、懒散等坏习惯……
让孩子进入寄宿学校的确可能对学习好,又能解脱家长,实质上却是把家长的责任让渡给学校。让孩子好当然是家长的真心,想当“甩手掌柜的”也是家长的真心。
知乎有位网友回忆自己的寄宿制生活:
那6年,等于我爸妈并没有参与我的喜怒哀乐。****有的时候跟同学争吵,有的时候被老师骂,哪怕是成绩考得很好,5天之后,我已经想不想来了。
孩子自立、学习好是父母想要的,但孩子最想要的,是“家长的陪伴”!长期寄宿的孩子,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潜意识里其实既对父母有怨恨,又害怕父母抛弃自己。所以他们常常会对父母表现出特别复杂的情绪,抗拒、委屈、愤怒、讨好、或者过度黏人……
父母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1930年美国教育学家斯基尔斯在一家福利站做了一个环境干预的追踪研究。他们选择了两名孤儿,智商都低于50。研究人员将他们从孤儿院转移到智力轻度落后的妇女开办的教养院。6个月后,他们的智商测查发现,两名孤儿分别达到了77和87;27个月后,他们的智商测查分别达到了95和93,几乎与正常儿童无异。为什么只是换了环境,孤儿的智力就得到了大幅提升,研究人员给出的原因是:两名孤儿得到了这些低智妇女像母亲那样的对待。****
好好珍惜陪伴孩子的日子有人说,一个男孩长到10岁,就有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自己的社交圈,妈妈再难影响他了。有人说,一个女孩长到9岁,就有了自己的秘密和玩伴,就不愿每天待在妈妈身边了。好好珍惜吧,珍惜我们能够陪伴孩子的时光。
- 送孩子去寄宿学校,专门学习餐桌礼仪是教育;但跟孩子一起吃饭,让孩子拿碗筷、收拾餐桌也是教育;。
- 寄宿学校每天规律作息,全体同学同一时间做一件事是培养自律;但把孩子每周要完成的事项列下来,让孩子自己做好时间规划、按时完成,也是培养自律;
- 花费不菲,送孩子上英文戏剧班陶冶情操;但陪孩子一起去逛逛博物馆、爬爬山、打会儿篮球也是陶冶情操。
网友@lily说:
小时候有一次挨班主任批评,回到家还觉得特别委屈,一直哭一直哭。****我爸说,“其实你们老师说的也没错,要不然你吃完再接着哭。”****就那一句话,我心结一下子解开了,第二天,我化学考试拿了第一名。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也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最好的父母无非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他身边。
寄宿有利有弊,我们并不否认所有寄宿的形式。 对于一些教育不方便的地区,孩子们走读,可能需要凌晨5点就起床,不仅奔波辛苦还容易发生危险。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如果有时间、有条件、有能力,请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