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行动的副产品。痕迹,才是行动的产物。
每一次讨论问题,每一次制作方案,每一次拜访行动,每一次组织活动......结果不一定都好,准确说结果一定不会都好。这是导致新人决策犹豫不决、执行顾虑重重的原因。
每个人在新领域都是一张白纸,每采取一次行动,就会留下一道痕迹。运气好,这道痕迹会直抵目的地。运气不好则很操蛋,只知道它没有通往目标,至于通向何方,无法100%确定,只能依靠推测甚至是猜想。
执行(试错)时,唯有取得成功,做法和经验才有复制价值。假如失败,只能得到一个教训:我,用这个方法,没成功。只能说明我这次没成功:不代表人不行,下次或许就能干成;不代表方法不行,别人用相同方法或许就能干成;不代表市场不行,用其他方法或许就能干成。单次失败难以判定是:①人不行。②方法不行。③市场不行(伪需求)。换句话说,只能确定“出错”,无法确定错误的详细内容和细节。无法精准锁定问题,自然难以确保下次就能一击即中。这才是试错失败最让人沮丧的地方,至于单次损失反而可以忽略不计。
每一次行动,都在自己的经验上留下痕迹。在单个项目的单次试错,若行动留下的痕迹未通向目标就是失败,这无须讳言。但很多人将这些失败行为直接归为无用,这是有失偏颇的。行动轨迹没有抵达目标,这是客观结果,不容否认。可这不代表这道痕迹就毫无意义。
每一道痕迹都有其价值:
第一、增加一次完整输出的(执行)训练。针对性重复(执行)训练,可以快速提升技能熟悉度。执行次数堆叠,可让当事人越来越轻松驾驭执行该项技能,将新人执行水平快速拉到及格平均线之上。
第二、排除一个最能误导自己的选项。制定的第一版方案,都是自己潜意识认为最可能是正确的“答案”,而且往往逻辑自洽,最具迷惑性和诱导性。即便多进行几次论证和讨论都难以改变内心的认知,落地执行一次,是鹿是马,一目了然。若实操结果不符合预期,那就果断调整,不再纠结。
第三、经验储备库新增一道轨迹记录。行动虽未达成预期目标,但行动轨迹通往其它方向,记录下来作为储备方案,类似这种阴差阳错的意外创新其实蛮多的。例如,1、辉瑞为治愈心绞痛研发“西地那非”,结果此药物对心脏病毫无疗效。惊喜的是“伟哥”从此诞生了。2、英国卡卢瑟夫妇为治疗眼皮痉挛和眼部肌肉紊乱症,尝试采用新疗法,结果惊奇发现皱纹消失了,从此“肉毒杆菌”开创美容业的康庄大道。
综上所述:第一步:在用心、专注、负责的前提下,通过(试错)方案迭代的数量堆叠,以行动为基点,不断向外辐射轨迹,框定指向目标的大致方向和范围。市调、分析、逻辑工具,可以收窄方向和范围,但无法做到一次精准。第二步:一旦锁定正确方向,就可以通过版本迭代的数量堆叠,实现持续修正和微调,直到找到通向目标的行动轨迹。第三步:一旦锁定并确认通向目标的具体行动轨迹(方法),通过执行输出的数量堆叠,硬生生把这条轨迹磨成一条轨道。实现执行效率的快速提升,俗称“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