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似有所悟,颇为赞同:
一个人最好的底牌,不是人品,不是善良,而是认识缺点这四个字。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人品是很重要,善良也很重要,这都是站在与人交际的层面来说,而认识缺点既可以看透对方,更能让自己活得更好。一个人只有认识到缺点是不可避免,是无法让缺点凭空消失的,那他就懂得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听自己安排。
认识一个多年的朋友,果断、干脆、有责任心,有着很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他本身是做实体企业的,可以说,对于工厂的管理,生产企业的制造流程,他绝对可以说是行家。
可惜的是,2013年,他的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他开始接触到了融资行业,他最初的目的是想帮他的公司融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进入了融资行列。作为融资小白,他并没有真正掌握融资行业的技能,也没有真正领会到融资行业的各种隐形的风险。按照习惯性思维,在一次的业务合作中,不但业务没有做成,反倒自己陷入困境,被对方以合同诈骗罪的罪名,令自己陷入了牢狱之灾。
朋友的事情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有很多事情,并不能仅凭着满腔的热情去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优点、缺点都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就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同时,社会的分工也不同,每个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以尽可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做熟悉的工作,这样效果才是事半功倍。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你才能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就是给自己设置了不要跨越的底线,让自己不至于因为没有底线而失去自我。既然每个人自身都存在着不同的缺点,而缺点不是靠弥补就能消灭,那就更要明白,只有通过别人的帮助,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上面的朋友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资金链断裂,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多起诉讼。在面对诉讼的问题上,朋友依旧不当一回事。收到法院的传票后,连律师都没有请,居然只是法院开庭的时候,让一个公司职员去应付一下,其结果可想而知了,公司最后造成了一堆官司的局面。
朋友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他本来可以把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长期扎实的企业管理经验,可以让他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而他自身的缺点就是做事一意孤行,很难听进他人的意见。面对着公司出现的法律诉讼问题,他不请做为专业人士的律师来处理。随后,又一头扎进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融资行业,最后自己也落得个身陷囹圄的结果。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孔子告诉我们:一、学会选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所作为。二、学会放弃。人不要太贪心,不要去想什么都能做到,反而到最后是什么都做不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三、要有畏惧之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有坚守和原则底线。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让你能看到自身的价值,去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也才能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