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师直播答疑观后感

今天回看了程老师的答疑直播,感慨良多~程老师一看就是搞研究的,文质彬彬,原来并不古板,还蛮爱笑的。扎根工程的讲师真的都是多面性的,有才有趣。

程老师讲到,情绪识别差,表达能力也会差。我就想到我和先生已经一起做了程老师研发的情绪测试,我发现自己对恐惧和惊讶有点混淆,分不清表情中“张大眼睛、张开嘴”我感觉都是惊讶,稍微夸张些的选为“恐惧”,分辨愤怒、厌恶、悲伤和快乐特别轻松;我先生他对厌恶和愤怒分不清,其他的还比较轻松。可见,每个人对情绪识别的能力真的差别很大。我记得程老师在网课讲到的案例有对快乐识别不了的,感觉非常诧异,真的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尤其是心理世界。

程老师还讲到一个名词“可供性”,比较通俗的讲就是克服个体意识,不限于自我中心的意思。对于大多数想探索自我、提升自我的同学来说,可供性可以跳出自我,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关于可供性,我搜索了下,信息很少,只查到可供性(affordance)概念是由美国研究视觉感知的生态学家、心理学家James Gibson(上世界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在深入研究视觉感知之后最先提出。很遗憾的是,James Gibson提出这个概念后不久就去世了,希望今后有心理学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探索更多。群里面也有同学提到了这个概念,慢慢一起交流学习吧。

程老师还说到,别拿自己短处与别人长处拼。我记得在《怪情绪心理学——做自己情绪的旁观者》中也有提到,人们总是去跟别人比较,习惯性的拿别人的长处比较自己的短处,比较后产生自卑感。屈原说过“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即使到了现代,也值得我们学习、领会。

程老师讲到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儿童非常需要帮助。最近加入了一个老家那边成立的特殊群体专业委员会,30多位老师聚在一起,义务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刑释人员、邪教人员、闹访缠访人员、重性精神病人员等,弱势群体包括鳏寡孤独、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这个群每天都在扩大,有法院的、有老师、有退休老干部、自由职业者、有国企员工、有服务行业.....他们有的是国家心理咨询师,有的是热爱心理学,业余做过很多公益、帮过很多人,原来身边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帮助人令人非常感动,也让人佩服。

谢谢程老师,特别真诚的分享和回答问题,也谢谢他做了情绪测试的研究,非常期待我们的亲子和亲密关系分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