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做好皇帝不容易
第二节 金匮盟
公元961年五月初一,对赵匡胤来说是个悲痛的时刻,因为他母亲杜太后生病了,而且很严重。
杜太后生育了赵匡胤五兄弟及两个女儿,老大赵匡济和老五赵匡赞因为幼年夭折,何时出生没有历史记载,但是赵匡胤、赵匡义和赵匡美的生年历史都有明确的记载。
本来五兄弟都是“匡”字辈份,因为赵匡胤做了皇帝,其他兄弟需要避讳,于是其他四兄弟改名为赵光济、赵光义、赵光美、赵光赞。
公元976年赵光义又做了皇帝,当时唯有弟弟赵光美在世,又得避赵光义的讳,便改名为赵廷美。
相比之下,赵光义不如赵匡胤霸道,没有让死去的兄弟赵光济、赵光赞再避讳了,仍然保持“光”字辈份!
毕竟,开国帝王的地位总是更尊贵一些!再者说,为个名字也真没必要和死去的兄弟较劲!
杜太后的两个女儿分别为陈国长公主和燕国长公主。陈国长公主为赵匡胤姐姐,燕国长公主为赵匡胤妹妹。具体七兄妹如何排位不详。
赵匡义比赵光胤小十二岁(公元939年出生),赵廷美比赵匡胤小二十岁(公元947年出生)。
那么可以肯定:最小的赵光赞年龄应该比赵匡胤小二十一岁以上。
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老大赵光济和老幺赵光赞之间年龄跨度可能要达到二十五岁。
假如杜太后十五岁开始生育,她在生育最小的男孩赵光赞时应该四十岁左右。
在那个年代,女人在四十岁生小孩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说,杜太后是个英雄的母亲。
杜太后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知书达礼,很顾大体,有伟男子的睿智和胆识。
公元960年二月,赵匡胤尊母为皇太后,率众臣拜于大殿,君臣相贺,其乐融融。
杜太后却形情严肃,显得忧心忡忡。
陶穀向来善于察言观色,大礼完毕,陶穀躬身启奏:“臣闻自古'母以子贵',现在陛下为天子,太后怎么还显得不愉快?”
杜太后喟然长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听说做好皇帝难啊,天子置身亿万臣民之上,如果治理天下有条理,那么天子的位子尊贵;如果有所疏忽,驾驭不当,就是想回头做个平民百姓也难呀!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赵匡胤连忙跪下拜受:“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可惜赵匡胤听从母亲以太后身份教诲才一年多,杜太后就身染重病,赵匡胤和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在太后身边不离左右侍奉,赵匡胤更是亲尝汤药,废寝忘食。
但是杜太后的病情回天乏力,杜太后似乎非常清楚自己的病况,一直相当坦然,只要稍微平稳一些就闭目思考着什么。
有几次赵匡胤端着汤药给母亲喝时,都是叫了几次杜太后才反应过来,显然是在深思。
赵匡胤劝母亲不要劳神,安心养病,她反而要赵匡胤兄弟好好休息,说:“生死有命,我的病我自己清楚,倒是你们不要过于劳累!”
赵匡胤他们当然不会听从。
六月初一日,杜太后突然命赵匡义说:“你去将赵书记叫到我这里来!”
杜太后有时参与大政决策,由于赵普最初进入赵匡胤核心集团时职务是“掌书记”,所以杜太后一直称呼赵普为“赵书记”。
杜太后曾经真诚地对赵普说:“国事赵书记要多尽心,我儿匡胤有时候还经验不足!”
赵普急匆匆进宫施礼问安后,杜太后命所有人都退出寝殿,仅仅留下赵匡胤和赵普两个人。
杜太后睁着混浊的双眼,贪婪地望着榻前疑惑的赵匡胤,这位当今天子、自己的儿子今年才三十五岁啊,多么年轻、多么英武、多么挺拔!
杜太后示意赵匡胤坐在身边,盯着儿子又看了片刻,细声地问道:“匡胤,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做天子吗?”
赵匡胤没有料到母亲这个时候突然有这么一问,但又觉得此时不是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刻,再者说,也确实难以回答啊!只好哭着嚎着不开口。
杜太后没有理会赵匡胤的想法,喘着粗气道:“我和你现在讨论大事,怎么只知道哭啊?你倒是回答我的问题呀?”
赵匡胤无法,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赵普,应付着说:“这都是先祖和太后积德积功的结果。”
杜太后躺在病榻上虚弱的摇摇头,缓缓地道:“匡胤,你错了!你之所以可以取得天下,那是因为周世宗柴荣过世后,让年幼的孩子做天下之主,假如周朝继位的是成年人,你能做这皇帝吗?”
赵匡胤惶恐地回答:“不能!”
站在旁边的赵普听得清晰,向前一步想插话,但话在嘴边咽回去了,低着头忙又退后一步。
杜太后瞥了一眼赵普,接着望着赵匡胤问:“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赵匡胤心里隐隐知道了母亲的意图,内心很挣扎,不甘心的垂头说:“请母亲教诲!”
杜太后毫不迟疑的道:“前朝五代,王朝更迭频繁,国主无能是很大原因,为了我们宋代万世永固,我希望你将来传位给你弟弟光义,四海广大、皇位至重,能立长者为君,是社稷之福!”
赵匡胤哭着跪在地上,真诚地道:“一定按母亲嘱托照办!”
杜太后红着眼睛道:“我知道你心里可能有些想法,但你哥哥无福早夭,你现在是长兄,你和光义年龄相差十二岁,光义一直跟在你身边学习,你父亲五年前就去世了。我走后,你这个长兄就是父亲,光义、光美(此时尚未更名为廷美)你要好好照顾!”
赵匡胤此时已经泣不成声,只是连连叩头。
杜太后侧头对愣在一边发呆的赵普道:“你将我刚才的话记下来,不能违背!”
赵普忙在榻前以赵匡胤的名义写好誓约书,在誓约末尾请赵匡胤署名后,又添上“臣普书”三字。然后双手递给床榻上的杜太后。
杜太后吃力地看了誓约书,吩咐赵普放在她榻侧案几上的金匮里,接着才命贴身宫女进来锁好。
第二天,杜太后崩。
佐料:根据明末清初百科丛书《夜航船》记载,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夕,都城突然谣言四起,说军队打算拥立赵匡胤为天子。
赵匡胤犹豫起来,回来问家人:“外面一片乱哄哄的,谣言满天飞,怎么办?”
他姐姐正在厨房作饭,拿起面杖就出来揍他,道:“男子汉大丈夫遇到大事临头,应该自己拿出主见,怎么让外面的流言来惊吓家中的女流,你是干什么吃的?”
太祖默默无语走出家门,从而下定决心干到底。
但是这很可能是《夜航船》作者张岱的杜撰,因为《宋史.列传第七》明确记载,赵匡胤姐姐陈国长公主,“及笄而夭”。
“及笄”是多少岁?及笄的意思是古代女孩子到十五岁便用发簪把头发盘起来,表示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陈国长公主大约十五岁便死了,怎么可能在赵匡胤三十四岁时拿擀面杖教训赵匡胤?
公元962年赵匡胤追封她为陈国长公主,宋徽宗赵佶即位,改封荆国大长公主。公元1113年,赵佶头脑发热,将“公主”称号全部改为“帝姬”,陈国长公主又被改封恭献大长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