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两张图。
如上图所言,子非鱼之辨被说成典型的杠精式对话,似乎也不能说杠精这个词在这里用的不对。且不说,把这种辩论说成抬杠,本身就是一种抬杠。庄子的智慧,远非抬杠所言及,庄子自己也不会仅仅为了抬杠,突显自己的优越感,而记录这么一件事。庄子不是想要说赢惠子,更不是为了妥协或让步才主动转移话题。庄子的用意,是想指出“怎么知道”本身是一件颇无意义的问句,进一步反对快乐只是主观感觉这一相对论。(虽然庄子自己经常被误解成相对主义)
再说杠精这一语词,带着抬杠一块说。有一句话说“知道别人有另外的想法,应该想的是“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想法啊。”,而不是去抬杠,只要这种想法不违背道德与人性,我们就应该去倾听,接受”,不过要是把抬杠推到极致,似乎还可以说“凭什么道德就不能抬杠,道德也是人为的”。抬杠大概是不带有观点的论理,不说出自己的观点,单纯为了驳倒对方。这么一种行为,的确让人讨厌。苏格拉底说自己是一无所知,自己只是“知识的助产婆”,他总是在反驳别人的各种看法,接连把泰阿泰德三种关于知识的看法全都驳倒,而自己最后也没提出关于知识是什么的定义。这在某些“专业反杠精”人群的眼里,正是典型的杠精。依这些人的标准,似乎需要把哲学家归于专业杠精这一类,他们的专长就是抬杠。然而,苏格拉底或庄子,他们在辩论完之后,什么都没留下吗?实际上,要说的已经在所说中流露,自己的观点也隐约有所显现,辩论之后苏格拉底和泰阿泰德都不是一无所获,而是几乎碰到了“知识的边”。哲人不是不带观点的抬杠,而是有所说的说理。奥斯汀反对艾耶尔,自己的日常语言观点也在论证中显露。
实际上,杠精这个词是伴随着网络说理产生的,由于网络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知道那个网友是不是善意,从他的几句话也看不出他的观点是什么,而我们也不想和他长篇大论(这通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于是,网友们就很讨厌其他网友提出的不同意见,稍有两句,就要说其抬杠,杠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和别人有些不同意见,然而,有不同意见不意味着要立即就此大段说理
,说服对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被说理者不是机器人,他们也是说理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更重要的参与者。说理不合时机,见谁都想滔滔不绝一番,即使话语中有大智慧,也难免令人生厌。
然而,这个网络产物大有滥用之嫌。在有些人的长篇大论底下发表反对意见,就被说成抬杠,难道不允许有反对意见吗,百家争鸣仅仅是抬杠吗?不过,不同的反对意见价值大不相同,只说出“这只不过是你的看法”,是个颇为无聊的反对,大不必和他认真,对认真的人才有必要认真(也许杠精这个词是对什么人都想认真证明自己有理的人发明的,庄子典型地不是这种人)。然而,把任何反对意见都叫做抬杠,把提出反对意见的人都叫做杠精,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