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很能吃苦,也吃了很多苦,却还是没有想要的结果,甚至微乎其微。因为大多数都是体力的苦,而真正让我们改变很大的苦,往往没有几个人能吃。
1.读书学习吃寂寞的苦
我们很多时候经常会说读书没有用,真的没用吗,还是我们不会读,读了没用的书。那些所谓“读书没用”的人,其实压根就没有用心的读书,因为他们吃不了这份苦,所以没用也是情理之中。
就单单学历而言,真正成绩好的人到了大学,到了研究生,到了科研院所,除了聪明更多的是勤奋,大量的知识补充,让他们思维开阔,无数的实验研究让他们真正的去学习实践,涉及到的知识面更加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研究生出来平均工资比本科高一两千至少,因为层次等级不一样?成绩只是一种检验,所以一直一来我还是挺佩服学霸的。
学习不仅仅包括成绩,还包括平时各个方面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是一出生就会,也是通过大量阅读整理,形成自己知识体系,才有我们所看到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2.忍耐克制吃自律的苦。
生活中不乏长年如一日的早起早睡,天天锻炼,或者某件事可以坚持几年甚至几十年。反正我是挺佩服这种人的。
身边有个朋友,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将近四五年了,很难想象是怎么做到的,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很有规划很有方向,说的两个月考过驾照就是两个月,不会拖拉,说到做到,不仅会做,而且还能有效率的做,是因为他能克制自己对于外界的诱惑,睡懒觉,周末出去玩,享受,大吃大喝等等,不是克制了一个,而是克制了很多的不利因素。所以才有了人人羡慕的好身材,时间观念,执行力,源自于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能够延迟满足感,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3.独立思考吃脑力的苦
很多人行动上很勤奋,思想却很僵硬。这种人只会做执行者。做不了领导者,也会很辛苦。因为吃不了脑力的苦就得吃体力的苦。
同一件事,别人可以举一反三,而有的人换了个事情就不会了,大脑不思考真的会生锈,什么都不能理解,不知道,羡慕别人思维敏捷,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就看你愿不愿意,我们的脑力智慧只被开发了很少的一部分,就已经很聪明了,如果再勤加思考,结果会完全不同。但是太多人习惯了等靠要,希望别人解决,希望他人来给答案,而逃避思考,逃避面对,一遇到复杂的事就觉得不行,自动屏蔽,好像就应该理所当然不会。所以成长的永远是别人,而自己往往只能止步不前。有一句说的好,你永远賺不到超出你认知以外的钱,思维方式的不一样,决定了你会在什么样的圈层呆着。
一个人,要学会吃苦,除了体力,更多的是脑力,是思想,是我们的自制力,有形的苦和无形的苦,有形的苦还可以通过外界来约束监督,无形的苦真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因为别人没办法约束里,也没办法帮助你,得我们自己去行动,去主动的吃无形的苦。才能少吃有形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