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时代,别人如果问起学习方法,我的回答更多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学习方法也需要自己去探索,通过努力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那时,还不懂关于学习的普适方法论。只知道,如果某个题目曾经讲给同学听,这个类型几乎是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得出“需要自己去探索”的答案,也只是因为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想学又不知如何去学的时候,只能踏踏实实一步步学,最终成绩明显提高。
以为学习方法论就是探索的样子。
大学时代的书本知识学习,延续了高中的方法。
不同的是在学习生活中多了各种竞赛,比如辩论赛需要团队一起查资料、捋逻辑、顺论据;建模竞赛需要运用自己的“外脑”,各种计算机软件、看前人发表的论文,看工具类的书也要马上运用,需要会搜索,会整合,会运用。
学习的广度宽了一些。
经历了竞赛,对于学习的认识,必须要多实践,多总结。
还是空洞的废话。
工作之后,在工作之余,开始真正践行“教是最好的学”,竟然才开始发现学习的奥秘。
教过毕业的大学生,教过高中生,教过初中生,教过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各个年龄阶段的科目。
竟然发现所有阶段的学习方法有共同点:
嘴手脑全身心并用。
这一体会在小孩子的教学感触更深,小孩在接触新语言的时候,不像教学前想象的那样,需要跟他们说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英语单词cool,甚至不需要说汉语读ku英语读音也读ku。只要做到重复,重复的时候加上游戏,嘴手脑并用,而一切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记忆。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一书最主要的是为我们传授一个基本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甚至可以用到任何的学习行为中,任何的技能与知识,均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达到。
最近听到的最接地气的例子是弟弟的同桌发生的事情。在高考前3个月,同桌的英语成绩还是110左右(满分150),当同桌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成绩属于拉分项时,对英语进行刻意练习,练习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刷题,经过一个多月刷题43套,英语成绩从110提升到130+。当听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是震撼的,虽然早就知道了刻意练习的神奇功效,为同桌感到高兴,也为弟弟感到高兴。刻意练习的效果加上“长期”的概念,力量惊人。
重点突击。
就像马克思主义原理上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要做到抓主要矛盾,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就需要有个全局的观念,心中有知识的地图,知识的框架,明确重点,各个击破。
需要找到薄弱的地方,把自己的知识之网织得紧而密。
学习学习的方法论再学习,升级对于学习的观念,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在当时的阶段是受益颇多,可当视野渐渐宽广,才发现之前的自己进步空间是多么大。
要想实现自己的巨大突破,除了在实践上用心之外,在操作系统上的升级是务必要重视的。
学习能力进阶三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处于不同的境界。
1、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2、能学会书本上教的东西;
3、能学会没有人教授的技能。
通过对号入座,自己顶多处于第二阶段。而身边有处于第三阶段的牛人,看到了可能性,自己也会想尽办法做到的。而在知道学习能力三阶段之前,活生生的牛人我竟然都不知道他那么牛。
接下来的学习过程,要反复思考以下问题:
这个技能的重点在哪里;
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
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有哪些刻意练习是必不可缺的。
实现第二阶层向第三阶层的跨越,
反复问自己;最少必要知识在哪里
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寻得第三阶段的哪怕一次成功
阅读,践行,交流。思维升级,如此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