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个调查问卷:
森马、美特斯邦威、真维斯、班尼路、佐丹奴…
它们曾陪伴着很多人成长。
想当年,这些品牌可是大热的“潮牌”啊!
也是曾经在时尚界掀起一股“血雨腥风”的呢!
为什么大家现在都不愿意再穿了呢?
因为这些品牌不那么“火”了吗?
为什么它们不“火”了呢?
据说,是因为这些原因:
佐丹奴
——租金压力不堪重负
佐丹奴曾有“亚洲的GAP”之称。不仅是曾经风靡内地的港资服装品牌,还是港股消费股中的标杆,常年保持约90%的分红比例,是著名的现金奶牛。
最近几年佐丹奴的营收增长已经接近停滞,因为租金压力大,净利润也大幅下滑。业绩面临压力的同时,佐丹奴也在关闭亏损店面。2015年佐丹奴在内地净关店70家,2016年前6个月再次净关店32家,仅最近的一年半就累计关店102家,超过门店总数的近一成。
班尼路——企业定位经不住市场考验
听说起“班尼路”这三个字时,绝大部分80后和一部分90后是唏嘘不已的。要知道,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身上穿有班尼路的那可意味有着呼风唤雨的潮流触觉。
据说班尼路早期的消费群体定位是18-40岁,于是能看到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穿着班尼路,后来它的款式是给什么年龄穿的,也是让人看得有点尴尬。
档次的定位上也越来越不太懂,以前觉得款式简单,质量好点还可以凑合,如今质量的下滑,款式还是那么简单,竞争优势没有,只能从中高端品牌向低端品牌靠拢。
真维斯
——设计创新跟不上时代
曾经的真维斯有好洋呢?翻开当年最红的那本杂志《瑞丽》,真维斯的广告和植入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甚至连少女杂志上的校园爱情故事都会以“他身穿一件真维斯的外套”的描述来凸显男女主的品位好并且家境不错!
当年卖199的裤子如今依然卖199,价格虽没有跟着物价上涨,设计却也再也无法跟上人们的步伐。于是,陪伴“80后”的真维斯,4年之内陆续关闭了1012家店面,到2015年只有2249家零售门店。
美特斯邦威
——市场转型遇大波折
美特斯邦威曾被称为"中国服装界的黄埔军校",2010年以前在服装界可谓是叱咤风云的"霸主"!2008年美邦服饰上市,当年也是外来品牌初次大举入侵中国市场,荣登中国内地服装首富的周成建意气风发,誓要赶超ZARA。
但是随着电商和快时尚的兴起,美特斯邦威正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尽管美特斯邦威先后为转型做了诸多努力,却一直徘徊在亏损、转型失败等困局中。美邦服饰的股价,开始从山顶滑落,且一去不返。
森马
——金融危机、消费升级双重冲击
1997年3月,森马第一家门店在江苏徐州淮海路68号正式营业。在没有大规模广告宣传的情况下,这家门店第一天便有了39000元的营业额度。2002年到2006年,森马进入品牌经营阶段,开始爆发式增长。森马总是选择人气最热的明星做形象代言,历年代言的明星有twins、谢霆锋、罗志祥、韩庚、李敏镐和金秀贤。
一切问题终于在2012年集中爆发,一时间,几乎整个服装行业沦陷。曾有媒体曝出,森马2012年到2015年三年内,共关闭943家门店。邱光和将森马2012年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原因归纳为“金融危机、消费升级、遭受互联网电商冲击”三大方面。
老品牌如何保持历久弥新?看香奈儿
老品牌如何保持生命力?不妨从香奈儿品牌为例来分析下。
香奈儿
品牌的独特性
香奈儿是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也是中国富人购买量最多的奢侈品牌。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作为创始人,香奈儿女士将高雅、简洁、精美的理念融入她每一件作品的设计中,使香奈儿成为一个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奢侈品牌。
香奈儿女士所提倡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在她的设计下,时尚以简洁、高雅、年轻、自由等形式出现,在于鼓励每一位女性解放自己,自信地去过独立的生活。这也正是香奈儿品牌延续百年的精髓所在。
香奈儿
品牌的创新
1983年,设计界的天才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Lagerfeld)入主香奈儿品牌,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使品牌奇迹般复活,才使之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时装品牌之一。
香奈儿每年发布2个高级时装设计系列和6个高级成衣系列,这背后则是拉格菲尔德及其团队每年想出的8种新理念。卡尔·拉格菲尔德提炼了CocoChanel的优雅精髓,改良了比例,留住了忠实客户,并恰到好处地注入摇滚、运动元素,例如在彩妆里注入大量时装元素,以此来吸引年轻人,成功将品牌引领到“后摩登”时代的殿堂。
香奈儿
品牌的市场定位
作为一家百年企业,香奈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它又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感,这种不被自己的历史压垮又能在发展中保护历史的平衡,让香奈儿延续至今。
关于如何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平衡,香奈儿全球精品部总监布鲁诺·帕夫洛夫斯基说:“奢侈品是我们的根本,而时装是我们显示创造力的方式。每次我们做什么,都在竭尽全力,因为我们要保持香奈儿的奢侈品这部分充满活力。”
一声感慨,一去一留,一没一生,
时光并没有偏爱谁,
一批老品牌依然以健康姿态活在人们的生活中。
新壶老酒,醇厚飘香。
为何有的而今只能缅怀,
有的却仿佛印在我们的生活中,
渐渐成了一种习惯一份信仰?
这,就是品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