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良君有一位亲戚是位法官。他是那种每个人年少时心里仰望过的闪闪发光榜样式的人,他的案头有很多书,而他的房间也不让人轻易进入。他每天晚上都会看书学习到深夜,目光深邃西装革履的样子很有成熟男人的味道。
有一次家里的聚餐,亲戚间闲聊我问起他,做法官是他的梦想吗。
彼时年少,方有此问。
他看着我,笑眯眯的摇了摇头。他城府很深,说话前都会想一想,有些许职业惯性的感觉。他说,我想做的是医生,大学的时候也是学的医。
那后来为什么做了律师?
他说,你还小,应该理解不了生活所迫这个词。
言罢,再无下文。
02
前段时间在别的地方看到一个故事,题目叫《铁胆火车侠》。故事里说的不是那个熟知的动画片,主角是一位少年。这少年可以说是火车的痴。总爱在学校下了课的时间里,摆出一副开火车的姿势,嘴里模仿着火车汽笛的“嘟嘟”声,然后奔跑起来。受他影响,身边的小朋友也逐渐爱上了这个游戏,在课间躲在他的身后做他的车厢。他动手能力极强,用烂木头和粗一些的树枝,在贫穷的生活里给自己做了一个最爱的玩具——火车模型。从此视若珍宝,旁人轻易不得碰。他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在琢磨火车的事儿。比如如何变轨,比如如何管制来来往往的火车。
有一次课间,老师问起理想的事儿,同学们各自花样百出,轮到他时,他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开火车”。眼里闪烁着灼眼的光。
伙伴们各自成长,数年后再相约,聊起往事,大家问他后来做了什么,他一脸的骄傲自豪“开火车啊!”听到这,当年的玩伴甚至有一些开始哽咽起来,酒过三巡之后有人红着眼跟他说,“我是真的好羡慕你。我活了大半辈子,做了那么多妥协,被现实拖着走,一点意思都没有……”
空留一席人追忆唏嘘。
03
每个人都不容易。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好像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的多。
首先是信息。在我们之前,信息是闭塞的,匮乏的;而现在,它是爆炸的,是浮躁繁多的。道良君私以为最罪大恶极的信息方式,就是教做人,教女孩子谈恋爱,教老人家养生,教男孩子忘恩负义是酷。
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个人成长路上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经历,和自己内心有别于他人的真实想法。但是那些张牙舞爪的教做人的信息,总在凭空地对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道良君成长路上奉为第一真理的信条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人生活处境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的模板几乎是“男人是怎样的”“女人是怎样的”,受这些教做人的信息误导,会成为没有分析具体情况的能力的人。
一言蔽之,信息时代的最大弊端就是执笔人利用渠道优势对所有受众进行无差别的价值轰炸,而且是方方面面的。
它会毁了你。
其次就是他人的价值否定。它最多的存在形式是“你这样是不行的。”它更多的来自我们身边的人,父母同学亲戚朋友。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生存模式,而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满足自己的苟且,他们迫切的想要把身边的人变得和自己一样。于是他们逮着机会就会对别人说,“你画画是没有前途的”“你做XX是没有前途的”。而他们往往是在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带来致命一击,最需要坚持的时候往往被劝导放弃,许许多多人便在这些善意的提醒下,活成了当初最不屑一顾的样子。
最后,就是全社会的单一的功利取向。
这可真是该死。
每个人都曾体验过在满心欢喜的憧憬着自己向往的工作职业和生活状态的时候,都会被教唆着一切要向钱看。道良君听过的最多的无病呻吟的形式就是“没钱”。似乎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而几乎没有人能不屈从于这庞大的社会洪流,最终变成金钱奴隶,一颗鲜活跳动的心就此黯然。所有的鸡汤形式和成功学都在灌输着这样的论调,因此,这是一个关着“理想”的“黑色铁盒”,把人的憧憬锁得死死的,只有不停的向金钱供奉,才能换取活下去的资本。
日出日落里,是人们几乎不再向往的远方,并渐渐习惯理想是一个带着自嘲意味的词汇。
“有车有房了吗”成为人生第一疑问句。
04
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一直以来都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事。时空悠远,时光绵长,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来来往往的道理和框架也很多。
在此间,初心是一件这样的东西,它滚烫,耀眼,在不少人眼里,也可能是幼稚,是俗。它很少被谈起,却一直藏在心底,且轻易不示人。甚至藏得太久之后,我们自己也会忘了它,心慌意乱时,才摸摸左胸口。
只有突然一个趔趄,摔得一身伤,它突然从胸口摔出来的时候,在我们不远的地方问我们,你还记得我吗。
可惜的是,恶狠狠地一把抓起来把它扔得老远老远的人更多些吧?殊不知,正是它,是上天注定的我们来人间一趟的目的所在,唯一能让我们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不就是一生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和时代的最大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