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偶读苏轼《浣溪沙·端午》,觉得穿越很久的光阴,我们的生活方式似乎那样的相似。当街上开始随处可见各色各样的荷包时,不知不觉的戊戌年的端午节又悄然而至。这年的夏天,似乎忘记了温度,雨天居多,不过还好,依旧让人欢喜。
儿时的端午,奶奶会拿出她的针线盒,拿出五色的细线,拧成一股细细的绳子,给我绑在胳膊上,说要等下雨时候扔到河里才好。那时院子里种着指甲草,总嚷嚷着要染指甲,奶奶就会摘些指甲草的花,慢慢的捣碎在碗里,给我一个个压在小指甲盖儿上,用叶子包好,用缝衣服的白线绑牢实,过一两天,取下来之后,指甲就是橘色的,在我们的小时候,指甲油少见,而且不健康,大人就这样满足着小女孩的爱美的心。
我从出生,就一直住在这个小院子里,四季花落花开,春去冬来的白雪纷飞,我都记在心间,像是一粒种子,慢慢发芽。我家的小院,最美的时候就是暮春盛夏,花都开好了,绿油油的爬山虎满墙都是,记得小学学习了一篇关于爬山虎的文章,老师问全班同学,谁见过真的爬山虎,我很自豪的举起了小手,那天放学,还领了很多好伙伴来观察,爸妈准备了水果,大家很开心的说笑着,快乐蔓延开来,我们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成年后的我总忙于工作,回家次数渐渐减少,但还是最爱我的家乡,最爱我的小院,这里有我所有童年少年时光。端午回家,老爸在院子里坐着包粽子,清水冲洗浸泡的干净粽叶,红红的大枣,甜甜的葡萄干,白白的糯米,一股浓浓的节日气息。一个人生活之后,学会了做各种美食,包粽子还至今不会,看老爸包的很好看,忍不住试了一下,第一个太丑,不忍直视,后来在老爸指导下,开始了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顺手,其中还包了一个玲珑小巧的三角型枣粽。我们家和大伯家就一墙之隔,我听到我哥在说话,就拿了一些小食,去大伯家转。一开门,大妈家院子里的花开的特别漂亮,还有一个浅口大缸中种的睡莲,仔细瞧还有几条自在来去的金鱼,“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美的像一幅水墨画。我的小侄女穿着小拖鞋,帮她奶奶包粽子,觉得这样的画面真是温馨,所谓天伦之乐大概就是这样了。
我坐着看花,一会儿门慢慢开了,伸进来一个小脑袋,原来是小侄女的小伙伴,她开心的出去了,又一会儿,又来两个穿着一样衣服的小兄弟,一胖一瘦,胖的憨态可掬,瘦的那个古灵精怪,我说这是谁家的孩子,我哥说是我姐的两个双胞胎。惊讶于岁月的改变,就是这般神奇,这两孩子还在襁褓中时抱过他们,而后一直挺忙,再没有见过他们,现在都这么大了,我哥说人家都上中班了。我本来喜欢和小朋友玩,就叫了他们一起,拍了一张照片,同时感慨,自己真是老了老了,因为新的一代孩子已经成长了,也觉得人生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可叹现在的小孩子,住在钢筋混泥土的高楼之上,只能从“猫眼”里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有像我们一样,好朋友只要轻轻一推门,就会来到。小孩子还是应该长在这样的一个小院子里,捉蚂蚁也好,看花朵也好,或者铺一块干净的席子,躺地上看天空也好,接着地气,感知自然的力量,最为淳朴。
之前也会很好奇古人的生活,古人的节日都在做点什么,后来读书多了,看到一些年代的画作或是诗歌,发觉其实那些生活的细节还是很相似的。端午时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仓术、白芷,喝雄黄酒,妇女们也会做荷包,佩戴在身上。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 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午”。我们的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非常流行,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雄黄酒我们北方人很少喝,我也从未喝过,不过香囊还是情有独钟。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或者锦缎,清香四溢,颜色可俗可雅,形状千姿百态,各有各的风味。小小的五色彩线,也是大有文章,所谓五色,并不是自己发挥,而是有讲究的。五色:绿、红、白、黄、黑,对应着木火金水土,东方青龙属木是绿色,南方朱雀属火是红色,西方白虎属金是白色,北方玄武属水是黑色,中央腾蛇勾陈属土是黄色。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是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小时候大人绑线的时候,我会特别虔诚,有着强烈的仪式感。要不怎说我们的古文化博大精深,小小的五色线包含着阴阳五行的大智慧。
一年年的节日,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有着家的味道,有着过往的怀念,也有着来年的美好憧憬,恩怨远了,思念却长了。一口粽子,一口滋味,一段不可追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