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回家的时候,家里多了一个人和我爸并排坐着,在我350度的近视眼的注目下,第一直觉是想喊叔叔的,幸好多问了一句“这是谁啊?”妈妈说“这是谁你不知道么,仔细看!”然后走近了一点,带着怀疑,并不精干的身躯带着略微沧桑的脸庞,是的,是我远方的表弟了。
后来我大概了解了......他在一个工厂上班,但是工钱比较低,挣不了钱,所以辞职了正在找工作,暂时要在我家住几天。我建议去送外卖或者快递,门槛不是很高,福利还是可以,只要人踏实肯干,应该比之前在厂里好多了。可是感觉只有踏实肯干没有其他门槛的工作,他支支吾吾似乎表现出什么困难的样子,然后我妈妈接话下去——送快递不行,字认不到的怎么办嘛。然后妈妈继续追问,“手机怕是跟我一样也不怎么会吧?”他点点头。这个点头的时间对于我而言仿佛有一个时代那么长,我再也不敢开口多说一句,也不再想建议什么工作。
就是这么一个老实的小伙子,明明是我弟弟,还要喊我姐姐,而他也确实是那么叫了,还感觉得到他叫姐姐时的那种天性里面的稚嫩,可是的的确确的他却是我爸妈的“那一代人了”——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不会玩智能手机。可是他却叫我姐姐。
这个时候我脑海里反应出来的大概就是那么一句大家放在口边的玩笑话,没文化真可怕。爸妈这代人遇到不识字的可以理解,可是我们这一代,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学费不过20块钱,因为读书苦,所以不读书,苦一辈子么?当真真正正的看到在比我小的孩子身上发生还不识字这种事的时候,我才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没文化究竟是有多么可怕。
可是仔细回想我们的同龄的孩子,当然了,这里是同龄或者说是比我们大那么一两岁的孩子里,在老家里好像读完小学就去打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好像读完小学也就算是读过书了。我的那些堂哥堂姐们也是无一例外,大家都梦想着早点去赚大钱,不用受学习的罪,然后开始走进工厂,找个对象,结婚生子,倒也算是安稳一生,没有太多大喜大悲,简单的重复了上一辈的生活。
到我弟弟这里不一样了,因为他辞职了,因为他觉得工资太低了。同样的是早早的辍学打工,时代不一样,新一代的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更高了,可是又该拿什么去支撑他们的这些更深层次的需求呢?
有多少人再说读书没用,读了书出来一样是打工,一样是社会底层。大概是因为读得不够好吧。如果真的是站在最顶尖的学府,学着最前沿的知识,真的会一点用处都没有么?读书没用,可是如果真的是没有读书到一定地步,去一个远一点的地方不知道怎么查地图,甚至是不识字这样纯文盲,你还会觉得读书没有用麽?
或许,读书不能给予你颜如玉还有黄金屋,但是你知道不读书的生活是多么可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