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那天起,几乎就没有早睡早起的时候。睡得晚,起得晚,可能是从娘胎带来的,记得我们一家人都喜欢熬夜。
在我有记忆很久之后,家里才有了电视机。我和父亲都是忠实的电视迷。我记忆中的父亲,睡得很晚,起的很晚。
那时候电视还没有24小时全时段播放,基本上等到电视节目全都播放完了,父亲才会去意犹未尽的睡觉。直到他年老之后, 睡眠时间很少了,也会睡得很晚,但起的会很早。其实那时候他已经有问题了。我后来才知道,睡眠质量和心脏病息息相关。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会对心脏造成极大的伤害。而心脏问题也会导致睡眠时间少,和睡眠质量差。 一次失败的心脏搭桥手术,让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亲戚和长辈眼中的父亲,却不是一个晚睡晚起的人。 为了 养活两个弟弟、四个妹妹,父亲13岁就工作了,和爷爷两个人一起分担起家庭的重担。事实上,父亲当时的工资比爷爷还要多。因为他要做几份儿工作,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去农场挤牛奶。冬天凌晨三四点钟,天还是一团漆黑,寒风刺骨。
他要把奶牛身上的脏会冲洗一遍,流水顺着胳膊流进衣袖里,又脏又臭不说,关键是真冷啊。 然后才能开始挤奶,然后把玻璃瓶装好的牛奶放到自行车上,有二三百斤的重量,再送到每家每户。
冬天到了送奶的时候天仍没有亮。父亲曾经提起过,每次送奶要穿过一片坟茔地,能看到若隐若现的“鬼火”。十三四岁的孩子,咬牙硬着头皮,坚持着他的工作。他在爷爷奶奶面前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每天早晨3点钟按时起床,没有闹铃提醒,也从不用父母叫。
奶奶在世的时候和我和母亲说过,有一次,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父亲骑的自行车走到坟茔地坏了。实在修不上,只能回家,叫爷爷一起去帮他修。他们两个人来到坟茔地,天还没有亮。坟地阴森恐怖,寒气逼人。
爷爷回家后,叫醒了几个还没有姑姑和叔叔就哭了。
“你们还在这里睡觉……你哥早就起来干活儿了。”
我现在才隐隐感觉到,父亲后来晚睡懒床,在心理上或许是为了寻求一种补偿。
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结婚后,习惯随的父亲?
父母结婚后,爷爷奶奶家的负担仍然很重。奶奶不工作,尽管她比一般的家庭主妇更吃苦耐劳很能干,但她只有一只胳膊。爷爷在父母结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当时还有好几个未成年的姑姑和叔叔,日子仍然过得很揪心。父亲的工资从来没交过家里,我们三口人的开销全靠母亲30多块钱的工资。
我和父亲一直都觉得母亲的睡眠质量很好,是件好事,睡着了生活上的烦心事就都忘了。
最近陪母亲去北京看病,我发现她早晨也睡不着了,母亲真是上年纪了。
早睡早起这件事,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晚上睡前习惯性的胡思乱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有时候也会意外的想出很多好主意,好办法, 但我还是希望早睡早起。起的晚让我感觉生活被动、慌乱,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