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去了趟北京图书大厦给闺女买绘本,自己也从新书推荐专栏里买了吴军的这本新书。
我不是吴军博士的书迷。自《浪潮之巅》后也没看过他的书了。《浪潮之巅》写得很好,所以我对吴军博士的印象不差。
听说他后来出了不少书,大多都如《浪潮之巅》一般,高逼格的书名,比如《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等。吴军这位IT界的高知分子,也很喜欢“好为人师”的,比如出了《大学之路》,《见识》,《态度》等书。
《格局》,是《见识》,《态度》系列的第三部。当时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副标题是我一直认同的观点。
我相信世界永远不缺聪明人。一来提醒自己世界上还有许多聪明人,要谦逊不要自傲。二来提醒自己世界上大多数人智商都不会远胜于自己,要努力不要自卑。
买回之后,很是惭愧,看了一两小时便闲置一旁。不是书没意思,主要我总难以放下手机好好翻翻纸书。
新年新气象,开个好头是很重要的。2020年第一天便花了三四小时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并不是我看书快,而是这本书内容不多,而且都是各个观点的陈述,没有什么需要花脑筋理解的知识理论。
从励志社科读物看,我觉得这本书整体上来说不错的,中西结合的风格,通俗易懂,也多有启发。
首先,文字风格上比较像西方励志的读物。读起来会觉得作者是一个很nice的人。不管是其他经典励志社科书,还是我知道的美国IT高管,他们大多都是这样的风格——明明很厉害却十分谦逊,还苦口婆心地给你分享观点和经验。我觉得这种让人心生感恩戴德之心的风格特别容易让读者不知不觉地接受和认可他们的观点。
没想到一个合适的中文描述nice在我心里的感觉——谦虚,和蔼,有同理心,等等。如果真要同样精炼的中文去描述,我觉得应该就是“好”这个字。不过,如果说成“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或者“他是一个好人”,感觉情绪上很难到位。
其次,这本书比较适合闲暇阅读。内容比较平铺,前后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可以碎片式阅读。所以阅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全书只要有一两个能打动你或有共鸣的地方,也许就够了。
它不像许多西方励志著作那样会先抛出一个模型或主旨给你一个全貌,再逐一分解描述。这类书读起来你总想深刻理解作者提出的模型,个人认为最好一气呵成地看完并思考消化。所以阅读压力会大一些。
再次,良好的文字功底和新颖的观点及知识,既让我读起来舒服,也收获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知识。
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轻松引经据典的人,尤其是中国历史里不常见的典故,显得特别有文化。主要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也耐不下心去看中国历史,看了也总记不住。
书里提及的理论模型不多,但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和有启发的,比如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和能解释信息时代稀缺性势差的李嘉图定理。
我觉得这本书不错,还因为这本书有不少我一直认同的观点,比如
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着,快乐着。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自然惺惺相惜。嗯嗯,最近脸皮厚了不少,这么臭不要脸的话写出来心不跳脸不红的。
有个好的格局观,我觉得有点像佛家的“追求无我”。简单来说就是看到自身的局限,打破自我观念对自己的束缚,进而追求更好的自己。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也许“建立自我”比“追求无我”更加重要。寻不着自我,何谈追求无我。当然,偶尔读读这类书还是极好的。了解了解,开拓眼界,为将来做做准备嘛。